编者按:巍巍农大,百廿风华。2025年是学校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阔步迈进的关键时刻、决胜之年,全体农大人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为赓续传承百廿农大的文化基因,汇聚起共筑“农大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广泛征集了“我和我的农大故事”。一段段平凡却炽热的经历,串联起农大人拼搏奋斗的脉搏,汇聚成“一个校、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五个一”家校情怀,激发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这些真挚动人的故事,带您感受农大人的初心与情怀。首期推出《张鸿涛:七年同行,一生铭记》。

张鸿涛,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鸿涛,1999年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17年,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1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理学院攻读化学硕士,2024年毕业后,选择加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人生新篇章。
“我与农大的故事,是一段关于扎根、成长和感恩的青春旅程。”
扎根:在农大校园拔节成长
在农大求学的七年时光,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这片充满生机与智慧的校园,不仅让我汲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在实践与探索中锤炼了坚韧意志与创新思维,老师的悉心指导、同窗的深厚情谊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为我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底蕴。
初入农大时,我也曾感到迷茫与无所适从,面对全新的环境与繁重的学业,我知道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打破思想上的困惑。后来,我加入了学院团委,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平衡,先后担任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生班班长、理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不仅锤炼了高效组织活动、协调团队的能力,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责任。疫情防控中,我累计服务核酸检测10余天、卡点值班20余天,同时,我热心公益,累计献血量1000ml,用点滴热血传递温暖与希望,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毕业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农业大学最美大学生、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党员标兵等校级以上荣誉20余项。不仅如此,我还积极投身家乡的志愿服务工作,先后担任渑池县仰韶镇东阳村团支部副书记和张沟村团支部副书记,为家乡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自律、规划未来的重要平台。

2019年10月,母亲突发脑出血成为植物人,家庭陡然陷入困境,我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犹豫是考研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来减轻家庭负担。在父亲、学院老师、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决心通过考研继续提升自己、改变命运。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团委书记孙丽婷老师的交谈,那天,我刚刚推开团委办公室的大门,眼泪便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孙老师一边安慰我,一边问道:“你父母对你的期盼是什么?他们希望你因为家里的事情,放弃你自己的未来吗?”我回忆起父亲的话:“家里的事情由我扛着,你的路还长,不能因为这件事放弃你的未来。”孙老师鼓励我努力学习,并告诉我可以参加校院勤工助学岗位,考上研究生后也会有一系列奖助学金,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因为短暂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追求。经过不懈的努力,2021年,我以初试、复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取研究生,为自己的求学之路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长:胸怀“三农”梦入职牧原
在河南农大七年的求学时光,既充实又富有挑战,不仅让我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也让我有了一个服务“三农”的梦。2024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就职牧原集团,这一决定不仅源于对农业领域的热爱,也是基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为了找到与自身专业和价值观契合的行业与企业,在校期间,我就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后来,我通过学院宣传和校友宣讲接触到了牧原集团,牧原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农牧企业,其创新的养殖模式、先进的技术应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散发着众多农大人服务“三农”事业的独特气质,与我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理想非常契合,当看到现代农业科技给农村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我的“'三农'梦”便愈发地清晰、坚定。
为了凸显核心竞争力,我精心打磨简历,字斟句酌地展现自己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历,反复模拟面试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境,预设各种挑战,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与从容不迫的自信,让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牧原集团。我相信,在牧原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平台上,我能够将农大传授给我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树高千尺根深在农大
“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农大这片沃土上,我如幼苗扎根,汲取知识的养分与师长的智慧,茁壮成长,农大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师长的教诲,都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在追求卓越时更加坚定。

学习期间,学院王照兰书记不仅在学业上支持我,更在生活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次与她交谈,我都感觉自己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自己原本是那种优柔寡断、不善于决策的人,但是王书记总是能够帮助我一起分析,告诉我要有敢闯敢干的精气神,否则很难成就大事,正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我克服了优柔寡断的缺点,在许多事情上面有了敢于决策的信心,虽然我已经毕业离校了,但是我和王书记的沟通交流仍然很频繁,王书记依然以一名师者的身份在不断帮助我。同时,在研究生三年里,我始终秉持着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先后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两篇影响因子达到10分以上(18.5和14),并申请国家专利一项,科研能力与学术视野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导师秦洁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初入实验室时,我对许多实验操作生疏而笨拙,秦老师不仅在白天授课之余抽出时间指导我,还常常牺牲休息时间来到实验室,手把手教我操作技巧,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尤其让我铭记于心的是,在我提交毕业论文后,秦老师多次熬夜至凌晨两点,逐字逐句帮我修改论文,细致标注每一处问题,这份无私的付出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帮助我攻克了学术难关,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师者的责任与情怀。

七年同行,一生铭记。农大教会我的,不仅是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技能,更是“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精神品格,我也深知,选择牧原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农大人,我将继续秉持“解民生之多艰”的初心,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砥砺前行,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