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不辞辛劳,他将党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困境之时,他挑起大梁,带领学生前行;在学校迁往郑州办学时,他带领工人肩拉手抬搬运建筑材料……他就是赵树材,我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一心投身于党,投身于人民。

赵树材(1920-1987),河北省曲阳县人。赵树材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豫西行署干部学校教导主任。以后历任河南大学教务科长,河南农学院党支部书记、河南农学院分党组副书记、河南农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兼教务处长、院长助理、党委常委,郑州工学院副院长。1987年逝世。
1948年,根据组织安排,赵树材离开家乡,到豫西行署干部学校工作。
作为共产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者,赵树材把党的纲领、政策带进课堂,融会到学生的政治时政课。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激昂、诙谐幽默、抑扬顿挫,常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和阵阵的掌声。
1949年3月,豫西行署干部学校从宝丰杨老庄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他亲自任司令员,带领全体学生经襄城、过许昌,安全到达开封,接收了原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后留下的校址。进驻河大后,豫西行署干部学校改名为河南大学行政学院。
建国以后,河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农学院成立党支部。赵树才任党支部书记兼院办公室主任,主管学校党政工作。

为了搞好党的建设,他制定以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党员发展计划,经常深入他们中间进行考察、了解情况,组织培养对象学习党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经过努力到1953年,学院党支部党员数量由3人发展到17人。
他认真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当时学校的正副院长都是民主党派。赵树材对他们十分尊重,经常给他们汇报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权威。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一位同志发言说:“我宁愿当一名党员工人,也不愿当一个非党院长。”赵树材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当即对这种言论进行了批评,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
1957年,学校迁往郑州办学。赵树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干练的工作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十多名教职工常驻郑州。从与农民谈判,到土地丈量,他都身先士卒,不辞辛劳地步行来往于相距十多里路的驻所与工地之间。由于当时学校没有围墙,赵树材带领同志们人拉、肩扛、手抬,把学校的建筑材料挪到安全地方。


严格要求自己。调资晋级是党和国家对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认可和嘉奖。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几次机会。1952年调资晋级时,由于当时农学院属于中南高教局和河南省双重领导,要上报两个部门。结果中南高教局批准晋级13级,河南省批准晋级14级。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赵树材完全可以晋升到13级,但他坚决执行14级,并说:因为我是在河南工作,党组织在河南省。
赵树材这种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受到师生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