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铎 河南省林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好了,生活才能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希望。近年来我们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坚持以红旗精神为引领,以“发动群众、改变林州”为主线,以“全民动手·清洁家园”和“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林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后总书记考察河南的第一站就来到林州,在红旗渠留下了领袖的光辉足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能,林州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一、上下同心齐动手,拧成行动“一股绳”
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作示范。林州市四个班子领导深入联系点,同群众一道清理垃圾、清洁家园。通过“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工作”等形式,市直各单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村,广泛参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以实际行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二是支部引领,组织发动聚合力。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农民夜校等载体,进一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知晓度、参与度,让群众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成啥,增强百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党员先行,实干担当解民忧。面对“断头路”“肠梗阻”等长期影响群众出行的顽瘴痼疾,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党员带头拆除自家旧宅,做到“自身清”,引导群众一起行动,实现“周围清”,顺畅乡村路网微循环。
二、建章立制共发力,统筹整治“全盘棋”
一是进行三级核查。为切实掌握工作底数,吃透整治工作任务,镇村两级对照方案自查问题,农业农村部门入村摸排问题,纪委督导专班对照摸排问题清单逐村核查问题,确保工作底数准确。
二是实施三个调度。每周调度县级领导工作开展情况;每周召开市、镇、村三级视频会议,播放暗访短片,交流工作经验;工作专班坚持日碰头,逐项对标对表,攻克重点难点,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三是开展三个督导。县级干部抓谋划部署,每周协调督导联系镇(办)、分包村(居)工作情况;纪委监委成立20个督导组,每两周对20个镇(办)588个村(居)进行全覆盖、无死角专项督导检查;农业农村部门组建10个督查组,常态化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多元投入强支撑,织密资金“保障网”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连续三年,将市本级新增财力全部用于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完善专业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6173万元购买服务,推动全市540个行政村实现全域无垃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是创新金融手段。依托红旗渠集团,在全省率先与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与国开行合作规划开发投资24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在河南省首家运作投资3.9亿元的厕所革命工程,对15个镇28个村进行配套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站建设,全市镇区、中心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6%。
三是吸引社会投入。发挥“中国建筑之乡”优势,激励乡贤、企业家捐资捐物近3亿元。在良好示范带动下,群众也积极出资筹资,全市村均筹资达30万元。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吸引了红砖艺术中心、担子坡田园综合体、淇淅殷商小镇、红旗公社等一大批优质乡村项目落户林州,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助力形成“一谷两带多点”全域式乡村旅游格局,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出新路径。
四、融合发展显成效,绘就乡村“新画卷”
一是与标准化提升示范创建相结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我市实际,打造了东南公路黄金通道线、迎宾大道乡村文旅线等7条示范带,涉及9个镇(办)27个示范村。
二是与路域环境整治相结合。市镇村三级整体推进,新改扩建市政道路、农村公路600余公里。秉持“道路就是风景线”理念,对东南公路、安姚路等16条国省县道,实行总路长、路长、分路长三级“路长制”,大力开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做到日清扫、周维护、月整治,以路带村、以城带乡、全域推进,全面提升路域环境。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林石公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三是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把打造整洁环境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人居环境夯基、全域旅游富民”为目标,统筹兼顾各镇旅游特色,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丰富拓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成果,真正擦亮林州“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目前,全市有特色旅游村庄78个、旅游民宿686家,已带动3万余人就近就业,全市50%以上的村直接或间接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绿水青山”正在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四是与塑造文明乡风相结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有效治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将集中连片的破旧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后腾退出的土地高标准打造成文化长廊,将无人居住的民房配套改建为农民夜校议事堂,整修空闲地块精心打造党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游园等,潜移默化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明习惯,全市镇村文化建设水平、乡风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等得到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高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真知灼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重要讲话精神,把牢记领袖嘱托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把满怀感恩之心转化为强烈使命担当,把抢抓重大机遇转化为强劲发展势头,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林州路径”,再造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红旗渠工程”。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多到林州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林州的新变化,为林州的发展多多建言献计、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