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董朋飞)4月16日,学校与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在我校农学院西平教学科研基地联合举行小麦玉米周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观摩培训会。来自全省农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15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共商粮食增产大计。此次活动通过“田间课堂+专题培训”的创新模式,搭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通道。
田间实训环节,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示范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华现场演示了无人机飞防“一喷三防”作业,系统讲解了小麦扬花期植保技术要点,特别针对当前多花黑麦草防治难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每亩次用药量要严格控制在40毫升以内,施药时段应选择上午10点前露水消退后。”王永华强调了科学施药的重要性,带领种植户实操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现场演示滴灌系统调试、肥料配比等关键环节,让技术要领可感可知。
专题培训会上,农学院教授王群深入解读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展示了通过“品种筛选—合理密植—水肥耦合”三位一体技术路线,实现亩均增产15%的实践成果。王永华针对小麦中后期管理,提出了“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的系统方案,并现场解答了种植大户关于赤霉病防治、穗期追肥等具体问题。种植大户张建军感慨:“专家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手把手教我们操作,这样的培训真解渴!”
此次观摩培训会依托“校地协同、院站联建”基层农技推广创新机制,构建了“技术研发—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社会服务处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科研人员驻点服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包干责任到人等制度,有效破解了技术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西平县委副书记吴振国透露,该县已建成3个万亩示范方,新技术推广面积达20万亩,预计小麦单产可提升8%-10%。
编辑/黄璞 杨钰晨 审核/赵建中 签发/周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