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景隆)4月10日,河南省农技推广站院联建试点揭牌仪式暨小麦—玉米周年生产无人农场现场观摩会在清丰县古城镇举行。现场集中展示了我校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活动现场,我校研发的无人驾驶农机、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多光谱无人机巡田等9项核心技术成果惊艳亮相。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汪强团队现场演示了物联网监测站实时调控技术。当大屏幕显示土壤含水量低于阈值时,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启动智能灌溉系统,精准配比的营养液通过滴灌带直达麦苗根部。
无人机巡田演示环节,搭载我校自主研发的多光谱成像设备的农用无人机,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200亩麦田的长势分析与病虫害诊断。作物抗病逆境的智能识别系统同步生成管理建议,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即时推送给农户。
“在农大专家指导下,我们合作社实现了一部手机管千亩良田。”清丰县惠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士感慨道:“过去需要10人完成的灌溉作业,现在1人就能轻松完成,亩均增产预计达15%。”
社会服务处处长赵翠萍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己任。本次与清丰县共建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是深化“校地协同、站院联建”机制的重要实践,通过将实验室建在田间,让科技成果直达生产一线。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张志刚表示,创新实施“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试点工作,是河南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为乡村振兴强产业、聚人才、扬创新、惠民生的关键一招。
目前,我校已在全省布局15个“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农技推广创新试点,正在构建“专家教授+农技骨干+研究生科技小院”的三级服务体系。
编辑/黄璞 杨钰晨 审核/赵建中 签发/周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