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农大

【河南科技报】赵铭钦:三十二载科研路 痴心烟草终不悔

时间:2017-09-21 08:26:59 阅读:

【河南科技报】2017年9月5日

 

  赵铭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主任,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首届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烟草品质评价与特色烟叶理论、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10多项国家、烟草行业烟草重大重点课题。
  作为烟草行业科研和教育界的一名老兵,赵铭钦善谋实干,敢走新路,勇为人先,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他既抓科研,又抓管理,统筹兼顾各项工作,痴心一片为烟草,竭诚奉献终不悔,为行业快速发展贡献出了一位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满腔激情献金叶
  9月2日,在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见到赵铭钦时,他刚刚从福建、海南等地考察指导返回。“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到各烟草主产省区去考察、调研,从事项目研究,全国只要有烟的地方我都去过。”他说,仅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就去了5个省、10多个县的烟区。53岁的他,静静地坐在对面,显得质朴而儒雅、真诚而坦率;言谈举止间,透着睿智内敛、稳健从容。
  在烟草科研领域,赵铭钦是数得着的先行者。从1985年毕业留校开始,他一直都没有离开烟草。“那时候,全国烟草发展势头正猛,国家和行业都急需要烟草科研人才。所以我在老师指导下,投身在了这个行业,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烟草。”他说。刚开始,他主要从事烟草加工、卷烟制造工艺等研究,后来又开展了优质烟叶开发、烟草品质检测、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卷烟配方等科研项目。
  谈起烟草科研,赵铭钦如数家珍。对于科研,他有一种兴奋慷慨的激情,无论是进入实验室一连几天做科学研究,或是到基层烟田蹲点观察烟叶长势,他都精神抖擞,经常废寝忘食。常常是别人都下班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埋头整理科研材料、思考生产技术问题。
  根据国家烟草发展需要,近几年他主持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质量风格定位研究”。这一课题对促进“中式卷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涉及广东、湖南、安徽、河南等8个省的300多万亩烟田,时间跨度长达5年,直接参与科研人员超过300人。
  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牵头主持人,赵铭钦统筹项目科研团队,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理论突破、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研究,明确了浓香型烟叶风格的清晰定位、形成机理和彰显技术,在浓香型烟叶种植适宜区划分、生产技术标准、规模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每年都要到各省检查、观摩、评比、总结。辛苦归辛苦,可感觉非常值。”赵铭钦说。
  春风化雨润无声
  每年的正月,当农村还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息时,赵铭钦已和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的教授赶赴烟叶产区,下烟田查看生产备耕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给各级烟草公司技术人员授课。在烟叶生产关键时期,下基层更是他的家常便饭。
  “哪些技术可以提高烟叶的营养水平与发育状况?怎么提升烟叶品质?怎样彰显烟叶的风格特色?如何延长耐熟性……这些技术要点都是需要讲给基层生产一线人员的内容。”赵铭钦说,对于科研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更是需要及时推广到基层和车间中去。
  以服务促科研,以科研助服务,这是赵铭钦总结的一个有效经验。科技烟草,成为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科研攻关的主线。“以科研立项为依托,一个问题挂一个项目,一个专家挂一个专题,有的放矢,不走偏路。”赵铭钦指出,战略合作的基础是产学研结合,把科研成果用在烟区发展的“刀刃”上,同时借助特色烟叶产区的区位优势,也为河南农业大学多年来基础研究的应用和成果转化找到了“婆家”。
  作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赵铭钦非常注重办学特色。“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的办学特色就是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他介绍,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集中力量为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型、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
  他鼓励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托高精尖学术水平、高档次科研成果、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为烟草行业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与烟草基地、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捆绑式发展,为烟草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他说。10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项,出版学术著作和烟草专业教材50余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成为全国烟草行业科技成果的聚集地和扩散源。
  披肝沥胆写春秋
  从事烟草科研32年,在赵铭钦的心底,一直萦绕着这样一种情怀:必须不断突破,必须走在前面。在全国部分特色优质烟叶产区,烟草产业的发展面临风格特色亟需凸显、经济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等情况。“必须立足科技找突破。”他说。在他的主导下,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与江西省烟草局及贵州毕节、河南洛阳等地市烟草公司携手,通过产学研结合,探索出了“江西经验”“毕节模式”等行业战略合作标杆。
  在合作中,赵铭钦和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的专家教授、教师学子深入一线,问烟农、话发展,询难题、支实招,通过对江西及贵州毕节、河南洛阳等地烟草产业发展状况的梳理,把特色烟叶开发、现代烟草农业模式创新等作为主攻方向,成功开展了30多个立项研究。
  赵铭钦介绍,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自协议签订伊始,就统筹安排全过程技术服务有关工作。根据战略合作的力量配备,由赵铭钦等专家带队,对整个烟区实行分片区指导,展开定向技术服务。通过量身定制的技术服务,专家教授深入实地指导,将科学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和解决各类常规性、突发性等问题逐步落到实处,为战略合作烟区生产组织方式现代化转变注入了新鲜能量。
  “科研之路,是寂寞的,更是艰难的,但只要努力,总会开花结果。”赵铭钦说。前几年,他主持了国检烟草专卖局的“南阳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课题组选择不同地势地貌、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前作的试点13个,通过对生产技术环节的深层次研究,提出了烟叶精准栽培科技创新体系。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南阳烟叶生产的基础条件,提高了南阳优质烟叶生产与质量的整体水平。
  为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赵铭钦还带领科研人员引入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烟草农业生产研究,并建立了植烟土壤养分数据库、烟区气象数据库、农户档案数据库等,研制出了烟草平衡施肥信息系统与专家决策系统,开创了我国“数字烟叶”的新篇章。
  谁知春秋志,耗尽万般情。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使赵铭钦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前行。32年来,他先后完成20余项国家及省重大攻关课题。共主编出版6部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他主持完成的 “典型浓香型烟叶香气形成规律与分型创新”“洛阳崤山牌烟叶特色解读与提升工程研究”等攻关课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了烟草行业科技发展方向。

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