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庆祝建党100周年

暑期工作巡礼 | 初心如磐终不忘 铁肩担当谋发展(二)

时间:2021-08-18 18:18:12 来源: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阅读:

 

  编者按:2021年的暑假注定是不平凡的,暴雨、疫情接踵而来,面对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和叠加考验,农大人没有丝毫退缩,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赞歌。校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靠前指挥、坚守一线,各单位勇担重任、逆风向前,做到了“双零”(零感染、零伤亡)、“双低”(低代价、低损失)和“双高”(高质量、高效率)。全校师生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不忘初心使命,火线担当作为,坚决打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双战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前行,充分展示了农大人坚守岗位、立足本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在此,我们将这个暑期平凡农大人的“不平凡”故事讲给你听。

 红条

社会服务处

 

全力做好防灾减灾科技指导工作 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助力农民增收

 

  近期,河南多地遭受特大暴雨灾害,当前正值我省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受灾严重。面对防汛减灾的严峻形势,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会议,全面动员,要求校社会服务处组织全校专家教授围绕秋季农业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进行灾后指导和技术服务,助力农业丰收。

 

我校召开防汛减灾专题工作调度会

学校召开防汛减灾专题工作调度会

 

  社会服务处迅速行动,科学研判,全力以赴组织全校省级科技特派员、省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相关专家教授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一线, 同心齐力救灾减灾,为洪灾后的生产提出指导意见。同时,积极联系各学院组成专家服务团,总人数300余人,专业涵盖粮食作物生产、畜牧兽医、瓜果蔬菜、农业机械、农业遥感检测、烟草管理、食品加工、法律救助等多个领域的“农大天团”, 提供救灾减灾指导服务,尽力降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其中,对26个校地合作县(市、区)派出专家组长,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

 

社会服务处拼图一

  

  7月30日,郑州发现新冠疫情。防疫正关键,农时不可违。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农业生产。汛情、疫情叠加,战洪、战疫并行。超历史记录的降雨量,超严峻的疫情,社会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及时调整社会服务工作思路,创新社会服务工作模式,引导专家教授们转战线上技术指导,即通过电话、微信、QQ、录像等线上指导进行服务,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社会服务不止步,持续为我省农业生产贡献农大力量。

 

社会服务处拼图二

  

  截至目前,专家服务团线上线下同步服务50多个县,服务企业近500家,服务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3000余家,专家教授共接听咨询来电上万人次,通过中原信息港、云上智农录制12期视频课程,并通过《河南日报》、校园网等媒体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科技平台对外发布,视频点击量达10万人次。利用各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针对秋粮作物、农机设施、中药材、果蔬、菌菇、林木、禽畜、烟草种植、食品加工、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领域发布防灾减灾科技指导方案20余套、生产指导建议数百条。

 

社会服务处拼图三

 

  我校始终坚持立足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汛情、疫情肆虐的时候,迅速组建、完善“农大天团”,根据灾后农业生产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全力为我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为保障秋粮生产稳定提供坚强后盾,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红条

 教务处2

 

牢记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

 

  面对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的多重考验,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招生办公室)迅速行动,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全面展开防汛救灾抗疫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转。

  对标上级要求,创新开展工作。教务处认真落实教育厅的要求,同各学院一起,对学生校外实习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全面掌握了校外实习情况,摸清了学生实习地点、实习时间、身体状况、生活保障、防护措施等情况,安排专人负责联络跟踪,坚决防止出现盲区。切实做好学生安全防护教育工作,暂停新的校外实习活动,对师生校外实习情况进行日报告,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同时,根据学校《关于持续抓好防汛救灾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知》文件要求,强化值班值守,开展隐患排查,对办公设备以及受损财物进行报备,全力配合灾后重建。

  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顺利招生。暴雨肆虐之际,正是高招录取关键之时,特大暴雨导致整个校园一片汪洋,积水淹没到了膝盖,校区办公无网络、手机无信号。在暴雨和疫情面前,为确保高招录取工作万无一失,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招生录取第一线。尤其是胡选振老师,每天冒着雨、蹚着水,抢时间、抢网络,有时5点多就提前到岗,早出晚归、吃泡面、睡沙发,为寻找网络(洪涝期间,网络、供电异常)冒雨一趟一趟在办公室和家中往返,千方百计利用手机网络、家中网络等和全国各省招办沟通和联系,并积极联系周边兄弟高校做好备用录取工作应对方案,克服孩子住院、洪涝、疫情等困难,默默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了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零差错,共录取新生7354人,快速、准确投递录取通知书共九批7354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开展志愿服务,强化责任担当。冯建灿教授作为学校第一批灾后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成员,主动公布手机号码,主动联系广大农户农企,在线解决问题,第一时间赶赴全省各地进行现场指导。同时,他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针对果蔬、林木等领域发布防灾减灾科技指导方案和生产指导建议。薛晓亚副处长在小区启动核酸检测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中,她引导居民佩戴口罩,耐心解释居民困惑,并帮助陪伴身体不便者及老年人注册、验码,确保了检测的有序进行。

  评估科吴丽美老师看到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募集的80吨救灾物资需要装卸物资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当疫情再次出现时,她第一时间参与龙子湖家属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活动,帮助组织维持检测秩序。处室其他成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街道相关志愿服务工作,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真谛,展现了平凡人在平凡岗位的坚守。

 

教务处拼图

 

红条

 保卫处2

 

一线党旗红 抗疫当先锋

 

  8月1日以来,保卫部党支部响应校党委号召,在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为阵地,部门党员紧急组成了“党员先锋队”,要求先锋队成员全员在岗,以战时状态、战斗姿态在这场特殊的“双战役”中当先锋、打头阵,拧紧疫情“水龙头”,筑牢安全“总开关”。

  首战有我,有我必胜,红旗飘在第一线。“党员先锋队”全体成员以雷霆之速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带头作为,提出了“看我的、跟我上”口号。保卫处领导干部身先士卒,自始至终躬身一线指挥部署,消除一线工作人员顾虑,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上下一心、群防群控。其他党员同志凝心聚力,誓把堡垒建在最前沿。有的顾不上孩子年幼,舍小家顾大局,坚持工作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有的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答疑解问,口干舌燥仍不忘给予师生最耐心温情的话语;有的连续奋战在人流量最大的门岗处,只为守好学校防控疫情的“首道防线”,守护师生生命的安全健康。

  防疫有我,有我必安,病毒挡在第一关。保卫处高标准协同其他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校园大门管理,严格管控入校人员及车辆的身份甄别,认真执行“扫码、测温、登记”制度。将校园大门作为学校防控疫情的“首道防线”,筑牢学校“第一关隘”,外防病毒输入,内防侥幸麻痹。加强保卫干部队伍和保安队伍的防疫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防疫任务的政治观和大局观,做好内部自身管理,保证自己安全才能安全工作。储备防疫物质,购置消毒消杀物品,更新防疫通行码,更新进出管理规定,坚持凡进必查必扫必测必登记,坚持留校学生非必要不外出管理,坚持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把每一项措施抓实抓细,把每一个环节管住管好,多问几个“是不是”,多来几次“回头看”。

  逆行有我,有我必强,初心亮在第一色。在注重“外防”的同时,保卫处也不忘“内稳”,加强灾后次生灾害隐患的巡逻排查和安全检查力度,针对学校大门、主要通道、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等学校安全工作重点,保卫处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划区域,划地段落实到人,层层负责,坚持“防”字当头,严防死守。全方位、全覆盖对校园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值班领导报告并按要求处置,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保卫处每一位同志都在做疫情防控的逆行者,都在守护着全校教职工生命安全,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飘扬,让党徽闪耀。

 保卫处拼图

 

红条

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

 

“早一天把工地的积水排完,就早一天完成工期”

  7月20日,暴雨如注,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重点办密切关注雨情的同志们早早出现在了各自的建筑工地上,一边要求工地立即停工停电,一边分头到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各施工现场由于排水设施尚未连通,受灾极为严重:设备材料进水浸泡、开挖作业面坍塌被掩埋、地下室严重积水、断水断电断粮等。

  面对重重困难,重点办党员领导迎难而上,带领全体人员深入各施工工地,帮助施工单位排水抽水,积极开展自救。为早一天恢复正常施工,全体人员周末不休息,加班加点进行工作,为重点办各项目早日恢复正常作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期间,党员干部带头向前、党员职工群众人人争先无私奉献地开展工作,同志们共同的心愿就是“早一天把工地的积水排完,就早一天完成工期”!

党员干部带头干 示范引领走在前

  重点办主任李兴道,7月20日暴雨发生后,第一时间带领项目管理人员,冒雨淌水深入工地查看防护情况,指导督促工地开展防护工作。洪灾后,重点办所属工地过水受灾严重,现场积水平均50厘米,断电断网,积水严重无法外排,他又不停辗转于各工地指导工地开展自救,带领广大职工到一线开展排水。自20日暴雨开始,至26日各工地基本恢复,他全身心投入工地抗灾工作中,统筹协调工地抗灾工作、为工地协调发电机、抽水泵等抗灾物资、亲自动手接线排水,早上5点多到礼堂工地,晚上23点多还在配电房,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重点办副主任赵建一、马少魁,每天往返于各工地,在统筹协调分管项目的同时,亲自动手进行排水。马少魁孩子小,无人照看,把孩子放在办公室,一去工地就是半天,开展工作期间,因积水路况不明,被利物割到脚,切掉一小块肉,休息两天后,心系工作,仍一瘸一拐奔走于工地。基建处副处长周冉,负责礼堂项目,洪灾后,蹚水积极奔走于工地,协调工地排水抗灾,因积水路况不明,踩入深坑扭到脚,鞋子都无法找回,仍坚持工作。

党员群众讲奉献 舍身向前有作为

   综合科科长程长征,7月20日下午冒雨从外地开车回到郑州,在京港澳高速郑东新区下站口被堵,眼睁睁看着学校却无法到家。他将私家车停在高速口,自己冒险翻过高速公路,手里拿着棍子在水里摸索前行,2公里的路整整在水里摸着走了3个多小时才回到学校。第二天,他一早出现在办公室,积极为工地抽排水协调、为施工人员多方购买食品饮用水等,确保工地抗灾顺利快速进行。杜进标老师开着自家的私家车去拉发电机,一不留神,手机掉到深水里,等到摸到已经完全损坏不能使用,为了不耽误工作,没有地方买新手机,他借来同事不用的旧手机,装上卡继续使用。杜晓康老师,天天奔波在礼堂工地与办公室之间,电动车由于长期在水中穿行,电池被泡坏无法骑行,他继续蹚着齐腰深的积水来回在工地和办公室之间奔忙。配套科科长李保印,本来在外居住,由于人少工作紧张,他索性住到了办公室达一周之多,饿了到学生食堂打饭或者吃点方便面,晚上就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综合管理科科长李琦涛老师,自己动手拉发电机、抽水泵,每天蹚着水,到工地进行排水工作,排水后,又积极协调工地供电事宜。卢振春老师,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在工地的浑水中度过,地面水排过后,又站在地下室深水中开始工作,每天回家,双腿由于长时间泡水发皱发痒,在礼堂地下室协助施工单位排水时,被钉子扎伤脚底,他没有片刻休息,贴上创可贴继续来回奔跑。陈绍云老师,在水灾发生后骑着电动车周转于建筑工地,期间电动车进水无法骑行,蹚水排查工地电力隐患,提醒建设单位注意安全,水灾后,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安排检修,为早日送电提供保障。

  工地积水现场情况复杂,工作条件恶劣,长时间工作手磨破皮、脚在水中浸泡后发红发痒,扎到脚、碰到手、刮到胳膊腿时有发生,抗灾几天下来,大部分同志在工地不同程度受伤,但大家仍咬牙坚持进行工作。疫情来袭,重点办全体人员依然坚守工作一线,履职尽责,没有丝毫懈怠。

 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拼图

 

红条

 

   (以各单位提供素材时间为序)

策划统筹/王红艳 周红飞 文字编辑/谢东明 孙慧敏 图片编辑/杨钰晨 李洪振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