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如今微信拜年,QQ拜年却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甚至有人提议道:“过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把礼物邮寄过去就行了。”即使是登门拜年,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聊天,甚至是留宿,大都是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离开了。
回家过年,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用贾平凹先生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但我觉得,当前许多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所维系着才不至于寡淡无味的。
以前亲密无间的亲戚朋友,有的在外打工奔波,有的在外学习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有的甚至多年都见不到一面。由于感情的逐渐生疏,大家拜年也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交流感情了,而更像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对于很多人来说,迈入大学和社会门槛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与父母亲朋距离的疏远。每个人仿佛都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应酬之中,宁愿在网上和陌生人无话不谈,也不想打给家人一个问候的电话。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科技带给亲情的不是福音,而是距离上的隔膜。聚少离多已成常态,而送别也不似往日的那般依依惜别了。
白岩松在自己的回忆录《痛并快乐着》中这样感慨与母亲的离别:“以前出门上学的时候,自己就像一只风筝,不管在远方的天空中怎样翻飞,总有一根线牢牢地抓在母亲的手中,而自己也就像只候鸟一样,每年的冬夏二季总会飞到母亲的身边。而这一次风筝的线断了,自己以后怕也感受不到季节的感召了。我终于成了游子,故乡也终于成了异乡。”这不正是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吗?
年轻人的压力和辛苦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个以生存为借口,连爱父母爱亲朋的机会都不去争取和珍惜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呢?又怎么可能会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呢?
亲情能够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生命的美好。小时候,能够得到父母的爱,长大了,能够得到恋人的爱,年老时,能够得到子女的爱,即使是在外面经受了些风雨挫折,这一生也算得上是幸运了。如果不能珍惜这份亲情,即便是事业上的成就再辉煌,人生也总是有重大的缺憾的。
因此,切莫让距离淡漠了亲情,切莫让空间上的距离拉大了心灵上鸿沟。如果你平时太忙,无暇顾及亲人,那就更应该好好珍惜春节以及每一个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多主动和他们联系交流,亲自动手为他们做上可口饭菜,这也代表着一种态度和心意,这一定会让亲人倍感温暖!多陪家人出去走走,观赏年景,走亲访友,逛逛公园,站在家人身旁就是对亲情最好的诠释!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与亲人联系,让亲情永驻心头,让责任驱使自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