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校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我个人的成长和农大的发展、进步是一致的,早期参加工作就参与过校报的工作,后来一直关注校报的发展。2012年,校报632期改了大报,637期改名为《河南农业大学报》,这些我都很清楚,因为从632期到最新的699期,我都专门写了编号收藏着,一期都不落。
作为一个在农大工作、生活60余年的人,我是农大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也是校报成长的见证者。1953年,也就是河南农学院独立建院的第二年,我就来到学校工作。当时的校报叫《教工通讯》,只有现在对开报纸的四分之一个版面那么大,由马列主义教研室的一位老师兼职主编,我还当过编委、通讯员,由于工作认真还受到过表扬。
在我眼里,校报就是块宝,是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它鼓舞人成长,激励人进步。60年来,从《教工通讯》到《河南农学院》到《河南农大报》再到《河南农业大学报》,校报名字虽几经更改,但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宗旨,始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的办报作风。我想,这也是我们的报纸一直焕发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河南农业大学报》四个版面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很有特色,也很有感染力。尤其是2012年改版后,它提升了规格,影响力更大,不仅是校友间的交流平台、友谊纽带,更是兄弟院校间取长补短、增进了解的一扇窗口。所以说,看到校报,我就看到了农大的发展。
同时,作为一名资深读者,我一直和校报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积极向校报投稿,并且和编辑进行反馈。2008年,在八十岁生日之际,出版了80万字的《蒋建平文集》,系统收录了学术作品。2013年,又出版了《蒋建平文集(续集)》,其中特意收录了我在校报发表的文章和校报采访我的文章,例如2001年校报写我的通讯稿《桐花烂漫映晚霞》,2003年校庆时我写的《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2012年百年校庆时我写的《难忘的记忆》,还有在老年大学写的心得《养生保健贵在坚持》等文章,共有十篇之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报纸的作用很大,可以让人头脑保持清醒和灵活。退休后,我不仅每天要阅读大约5份不同的报纸,还在老年大学养生保健组承担了黑板报专栏撰写和校对工作。目前为止我已经在黑板报上编发了100余篇名人传记及养生科普类稿件,合计约3万多字。虽然报纸和黑板报不同,但是广泛阅读报纸便于我积累知识、开阔思路,对我黑板报专栏的撰写工作很有帮助。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校报投稿组,鼓励大家多给校报投稿,照片、书画、文字都行,有几个已经发表了作品,发表时可以说是高兴得满面红光。所以也希望校报能多支持老同志们的创作。
如今,《河南农业大学报》出版已经700期,作为一名见证者和忠实的读者,我在这里祝愿《河南农业大学报》越办越好!
(作者为著名林业专家,曾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