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自己踏上郑州这片土地已经第五个年头,花开花落闲庭信步。前段时间老友来找自己取物件,惊觉毕业已好几个月。又一次开学了,置身在这个越发熟悉的校园却少了一个合适的身份,遇到学弟学妹还是会称以学长,便是毕业以后温暖于心的小事。凡一提及毕业这个字眼首先想到的便是各奔东西的伤离别,却没料到自己给自己选的,还是一条走了许久却仍旧要再走一次的路。跨过山和大海,也跨过人山人海,过往时喜欢用故事刷存在感,总以为这是纪念青春和以往岁月最好的方式,回过头才发现这也是青春里穿堂而过的最温柔的风。
七月份去了趟厦门,算作给自己的毕业旅行。总是说要出去走走,却总是困顿于资金、时间,以及缺少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说走就走的理由。厦门很小,小到这里的榕树大到都可以覆盖整个岛;厦门很热,热到短短三天可以把整个夏天的汗都留完。喜欢那里的海和风,喜欢一望无际和海水,喜欢闽南人讲话的客气腔调和纯朴,感到十分充实、开心。正值“大冰的小屋”厦门店开张,听着台上人讲的故事不禁感慨颇多。旅游有时候是一件挺累人的事,但永远都是事后才开始回味它的美好。感谢同行伙伴的引导,可谓是一段“可以慰风尘”的旅程。
今年新生的迷彩格外好看,起码看来是这几年来最赏心悦目的。每天穿梭在来来往往的迷彩中倒是体验到有几分老学长的羞涩,却还是会勾起当年大清早被学弟学妹们那样在宿舍楼下高喊“学长起床啦”吵醒的情景。想起一群群统一服装的青涩孩子霸占了记忆里的北苑餐厅,想起中间被夹队买包子而不悦的小伙子,这些点滴都是关于这支迷彩部队的回忆。关于军训的记忆太多,时间表盘往回拨,仍清晰记得军训教官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走好今后的每一步,无论是正步还是人生。”因为这句话挺过了我心理落差挺大的大一大二,伴随着我走到了大三大四直到毕业。笔挺的西装行迹于迷彩之中,助班便成一种最可爱的人,可惜自己却未经历过,只是当时已惘然。
秋是一个静静来,悄悄走的季节。微凉的风中桂香满溢,在初秋的季节扑鼻,有微甜的熟悉。桂花微小而饱满,紧紧簇拥,开得热烈而不妖艳。合上秋天的书卷,总想起人闲桂花落的句子。李渔的《桂》这样写:“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不与百花争春,不与秋菊争霜。每是回味它的味,自是恬淡与娴雅的。在秋风里有过风骨,看了自叫人觉得冷傲或是厚重,而桂花却是亲切而温暖,轻轻给人温柔和温馨。跟其它花相比,还是很喜欢桂花香,不张扬,不妖艳,香远益清,动静相宜。倚身驻车桂树旁,惹了一身香。
偏爱3号楼的端庄与古朴,喜欢破损的旧桌和透过窗阳光的斑驳。不知谁用隽永的字在考研自习室写下了倒计时,与琅琅的书声、紧锁的眉头一起,凝结成努力而又厚重的秋天初晨的霜。周国平说:书分有用和无用两种。有用的书关乎生计,无用的书关乎心灵;人分有梦与无梦,无梦的人是生计的奴仆,有梦的人是心灵的富翁。每个人对考研的态度都不同,有人偏爱象牙塔的深造,有人偏爱实验室白大褂的一丝不苟,如周先生所说“读无用的书,做有用的梦。”从酷暑到寒冬,我想考研大概又是高考后一次漫长的奋不顾身了。未来那么远又那么近,每个座位周围那些未曾言语的陌生人,愿你们和我都有好运。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太慢像是在熬日子,转眼各奔东西了以后才发现熬过的日子都在青黄不接和嘻笑怒骂中溜走,不起眼但却弥足珍贵。也许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里,忽然想起现在的自己,不够成熟的我和你,再敬你一杯友情对的酒,前路宽广或泥泞,都有我在人海里陪着你。以前很慢,车和时光都很慢,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但愿它永远不被改变。(作者为2015届资环学院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