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春之光

站在毕业的路口再回首

时间:2017-09-13 14:42:33 来源: 应科幕信 阅读: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间美好的大学四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去,往昔的岁月虽已不再,但青春的激情却潜在心间。那些大学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印象深刻的同学、老师,时刻在脑海中盘旋,给我前行孤单的路上时刻的勉励与慰藉,常催促我前行。
  作为来自河南长垣乡下的一名农村子弟,能够来到农业大学,实是意外的缘分,本来初填志愿之时,因着分数偏低不得已来到此地,得以与农大结缘,与许昌结缘,也算是意外之惊喜了。到了大学,也许是出于初来时的陌生,行事处处都谨慎,虽然如此,也因着高中时候结缘于《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让我一进入大学就钻入了故旧纸堆中,汲取知识、认识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书虫。
  记着当时最喜欢的两本书是《天路历程》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本使我养成了信仰上的执着,虽经千般患难其心不变,一本使我从作者针贬时弊的文风和思想的流露中,看到了思想家的伟岸和独立精神,伴着对这两本书的切身认识,使我轻松走过了短暂的大一上学期。之后本想着这种与书为友的生活能够持久,但是大一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让这种生活被一件意外之事阻断了,从此进入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那天正当我躺在床上思索的时候,收到一条文学社社长发来的短信,内容是让我晚上参加一个什么会议,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参加社管部召开的社团社长例会,此时我才知道我是临时被选为文学社的社长助理,成为下届的社长人选,想推辞又不知怎么说,但是之后的一份工作,使我内心陷入了挣扎之中,因而做事就提不起动力,也就慢慢地退出了这一职务。这次的退出并没有换来持久地安宁,在不久之后,又意外选上了《农大新刊》的副主编,文学社的副部长,后来又因着社团交流与其他高校的负责人联系。筹备河南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许昌分会,而成为了其中的第一届常务副主席 (也是唯一的一个),负责交流事宜和文字准备工作,就这样在社团里度过了大二,虽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尤其是文字工作,但是也因着工作的执狂,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偏离了信仰。
  感恩的是,大三的那年寒假,不甘堕落的我,放假的时候没有回家,而是买了车票去了北京。轻松的工作使我有机会思考,舒适的环境使我生活无忧,便捷的网络使我有机会写作。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得着了重启记忆大门的钥匙。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在波澜起伏,不可名状中运展,遗失的总会得到,得到的尚还遗失,所以,既然生活总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要为此自怨自艾,徒自嗟伤,要知道,心态的完全,志向的不盲,永远是波澜不惊生活的唯一屏障。
  从那以后,我逐渐振作起来,继续与书为友,聆听自然,从书中、从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领悟更多的智慧。同时,在2016年的一年内,最激励自己的一件事,就是每日的晨跑,始终坚持了下来,而且信仰得以更加坚固。
  随着课程的减少,我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当时看着身边同学因着考研而忙碌,就决定也准备考研,当时并没想着一定可以考上,只是想借着考研来约束自己,督促自己利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学一门新的学科———宗教学,以多学一门知识、多得一份见识。
  紧随着大四的到来,我愈加认识到了知识实践的必要性,因而便借着大四的实习期间(我们专业的实习不统一安排),一边读书本,以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实践的科学学习观,如在这一阶段,因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黄灯的《大地的儿女》的阅读与思考,加之对中国乡村发展之现状的亲历更加为书中的观点感同身受;如因着一次在郑州市爱馨养老院的探访活动中。使我对老人这一群体更加同情,心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并与之后不久又转入了社会学、社会工作方面的学习,以寻得解决之方。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