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春之光

“洗手做羹汤”里的美好人生

时间:2018-03-12 17:11:22 来源: 外语 陈嘉宁 阅读:

 

  一人,一锅,一灶,一蔬,一饭。这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小美好了,对我来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做饭。
  大约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老话吧。从小学时我就被妈妈培养自己做饭。而慢慢的我也从开始的不情愿变成了喜欢甚至享受。
  在我眼里,“洗手做羹汤”乃是极美的句子。试想:在那斜阳西下的傍晚,一妙龄女子净素手,着厨衣,淘数米,入红枣,入枸杞,旺其火,看水米相遇、相知到相融,看那锅内翻滚着幸福的气泡。不难想象那些米粒是如何小心翼翼一步步投入水的怀抱,那开始是如何的娇羞,那结果却是水米相融。这个过程想想就十分有趣。
  而做菜则又是另一种意境。整食材,择其优,洗其浊,或切寸段,或成片丝。红的绿的黄的,分置盘内。待到油七成热,先放葱花,下去探路,爆出一阵香,蔬菜即可登场。少许盐,无须其他佐料,即可成就一盘美味。
  私以为只有我这种未见过大世面的小女子醉心于研究吃和做,殊不知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老先生专门出了一本书叫《做饭》。汪曾祺老先生在这本书内对吃大谈特谈什么做法,何种食材,哪种方式,均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讲着自己的见闻。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葵》的一章。
  《十五从军征》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汪曾祺老先生对这首诗深有感触,但更令他费解的还是诗中的食物。“采葵持作羹”?葵是如何做羹的?汪曾祺老先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加以研究。最终在吴其濬写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中得到答案。原来诗中所说的葵是冬苋菜啊!并且还仔细描述了其形状特点。如此爱研究吃的大师着实可爱。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已经不怎么做饭了吧,与我同龄的人的厨艺大多都停留在泡方便面的水平。且不说是否是家教问题,或许只是现在发达的“懒人”系统太给力,什么都可以送货上门,自然用不着自己动手。可是,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呢,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呢?你该怎么办?我不由想起近日刷爆网络的留学生深夜打扰父母只为做番茄炒蛋的热门视频。尽管只是一个广告,却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视频中明显已经成年的男子为了参加聚会时带去中国菜,不顾12个小时的时差,吵醒凌晨熟睡的父母。不放心的父母干脆起床录了视频给孩子做了一遍。这个视频引来众说纷纭,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一个“巨婴”的表现。要知道,会做饭,能够不饿着自己,也是成熟的一种标志,说明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独立了。
  做饭,是一件小事,可是现在看来似乎是一件天大的事。食材的挑选,烹饪手法的变换,都成了一门学问。但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学会做饭吧。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至少可以不让父母为自己的饮食操心,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自食其力吧。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