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春之光

邻里情染周口美

时间:2018-06-20 11:01:35 来源: 资环 朱秋会 阅读: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祖先对邻里关系的最高评价,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都在亲身示范,于是留下了邻里美谈 “六尺巷”、“罗威饲犊”等故事。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住房商品化,工作压力增大,娱乐方式增多等变化,邻里关系开始淡化。此时,我为自己还居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感到庆幸和自豪,因为在这里邻里情浓。

 

  我家住在一条小胡同里,离我家最近的自然是“对门”邻居了。这家邻居最常来我家的就是李老太。她六十多岁,身体硬朗,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吃饭的时候也在“运动”———她几乎每天端着饭碗到我家来,当然每次看到她来我家,总是会有人特别的开心(从前是我,现在是正在上幼儿园的俩侄女),因为不爱吃菜的她总会带来满满一碗菜,让我们大饱口福。小时候的我,现在的俩侄女也常常赖在她家不走,因为她家人的热情款待足以让每个孩子都 “找不到回家的路”。李老太满载而来,空碗而归,所以妈妈做的菜总会吃不完,看到失落的妈妈,小时候我总觉得是妈妈“技不如人”,做饭水平不够高,可长大后却发现,明明是妈妈做的饭更好吃一些。可能“别人家的饭香”是每个小孩的幻觉吧,但也可能我家的小孩吃李老太家的饭早已成为两家人多年的默契。

  我是吃着李老太碗里的饭长大的,侄女现在也在“重蹈覆辙”,就连嫂子和我妈也常常在李老太的一句“今天我家做疙瘩汤,一起吃吧”诱惑下,就真的不做饭了,只等着饭好了就拿着碗去舀。她家有好吃的,我家就会“沾光”,当然,我家有好吃的也一定有李老太家的份。一碗饭,三代人,就这样两家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暑假,我开学晚,刚好赶上收秋,我和我妈掰了一天的玉米,我累得吃饭的力气都没了,趴在床上。比我辛苦多了的妈妈,吃过饭正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敲门声,是李老太。不知发生了什么,妈妈只说让我照看好俩侄女,便出去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原来是李老太家的玉米还在等着装车,夜里有雨,可李老太爷身体突然不舒服,儿子儿媳又不在家,于是就找我妈来帮忙了。我妈说她是夜里两点回来的,我问她不累吗,她说:“累也得去,我们是邻居,她家有困难,咱家不帮,谁帮?”

  对,我们是邻居,我们的几家邻居都很要好,柴米油盐随时借,赶集逛店一起走,闲话一起聊,瓜子糖果一起吃……这份邻里情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美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孩子一起嬉戏打闹,大人在一起缝网挣钱,过年我侄女有好几份的头花,而平时无论哪家人出远门回来也都会给那俩小可爱带礼物……一份邻里情,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关爱。

  邻里平时多外出打工,只有到了春节,家家户户才能大团圆。春节本来就热闹,而去年是我们胡同最热闹的一次。大家齐心协力挖了下水道,将路修平,全人工操作哟。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完工了,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是大家最好的新年礼物。

  山美水美抵不过人美,茶浓酒浓比不上情浓。邻里情是一代又代人的牵绊,让他们无论贫富始终不愿离开家乡———这个因情浓而最美的地方。

编辑 :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