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的购物狂欢节午夜十二点进入了倒计时,一群人守在手机前,两只像猎人一样鹰隼般的眸子死命地盯住手机,表情凝重,手指早早地放在了付款之上,只等12点的钟声敲响。这是一场手速与网速的比拼,一次精明与冲动的碰撞。这是一场无声的战斗。
时间倒退到半个月前,你应该会见到这样的情形:QQ、微信各处都转发着点赞链接,几乎所有的好友,无论是很久没联系还是只有一面之缘,都会向你发送各种集赞信息。
为了促销,淘宝今年新推出了另类推销手段:淘宝战队集赞———成立一个战队,通过点赞数量的高低来赢取能量,换取最终的购物红包。因此,几乎所有的群里,都有各种集赞积分的链接。
伴随着这场网购盛会的愈演愈烈,“双十一”早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购物狂欢节。来自澳大利亚的外国语学院外教 Bradstephens说:“我是通过我中国的妻子了解到‘双十一’这个日子的。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去实体店购物时,妻子经常在网上为我和女儿购买东西,所以网购现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也会像等待圣诞夜那样等待着‘双十一’购物夜的到来。”慢慢地,属于我们国人的“双十一”热潮正在向国外蔓延。足不出户的购买方式,方便快捷的快递运输,不单让国人喜爱非常,也同样深得外国友人的心。
理性消费的“清流”
不少人在“双十一”这天到来之前,已经做好了“攻略”,“一切就绪,只等零点付款”。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有些人可能会为了凑单而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对此,2016级国际教育学院环境科学2班陈兴幽默地说:“好多人过完‘双十一’就‘吃土’了,网购的初衷本来是省钱,现实却是过度消费,这样确实违背初衷。”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促销页面,还有人真的能稳如磐石不为所动吗?有!带着熊猫眼一脸兴奋熬夜“剁手”的人虽多,但也有人在“双十一”这样的节日里依旧能够克制自己,理性消费,俨然成为一股“清流”。
2018级国际教育学院环境科学1班的田恬就是这样的一股“清流”。“因为本身喜欢读书,在学习上投资也觉得很值得。”这位14岁的小姑娘,在“双十一”的当天只买了400多元钱的纸质书,毕竟值得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刺激消费,支付宝等平台更是推出了类似花呗、还呗等消费信贷产品,这些平台也确实吸引了一批购买力低的年轻人进行超前消费。2018级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2班的陈斐也被淘宝上的满减与点赞集能量活动所吸引。但对于超前消费,陈斐有着自己的见解:“当遇见自己非常喜欢或者说是非常需要的东西而没有资金时,超前消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过于依赖超前消费的话会演变成过度消费,所以,应该把超前消费与传统消费结合起来,理性消费。”
除了购物,还有什么?
经过一夜的剁手撒钱大抢购,北方人变成了北荒人,南方人变成了没有¥的南方人。“淘宝退款崩”上微博热搜,多少人“剁手”之后却在暗自后悔?
“双十一”很多人的本意是省钱,最终却变成超额消费,对于这个“人造节日”,外国语学院的刘佳老师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场大型促销活动,类似于美国的 “黑色星期五”,折扣力度比较大。而面对很多同学们在 “双十一”熬夜抢购现象,刘佳老师建议道:“年轻人消费要量力而行,做好明确的预算,平衡娱乐和学习之间的时间支出比例。不要做 ‘月光族’,不要过于关注吃喝玩乐,不要超支,毕竟花的钱是父母的。”刘老师还说:“‘双十一’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实惠,让一些昂贵的商品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但与此同时,也易导致盲目消费;另外,‘双十一’过后会产生大量垃圾,快递包装盒、塑料袋堆积成山,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近几年来,以淘宝网、天猫网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众多电子企业商务发展的重要模式,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经济与管理学院冯春安老师说:“‘双十一’实际上是社会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映,是社会发展,互联网和交通技术发展合力促成的。”
对我们来说,“双十一”不仅仅意味着购物狂欢和解析商家的套路,更意味着要深入理解时代状况,洞察社会变化,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更长远的观察和思考。在物质繁荣的当下,还应当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与采访人员:李丹青、袁文杰、张晓媛、陈淑敏、邹则霞、陈嘉宁、高航、宋明洲等)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