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春之光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李江晓:三城,一时代

时间:2018-10-26 11:25:00 来源: 超级管理员 阅读:

 

  迄今为止,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追忆往昔,我的人生离不开三个地方,新疆皮山,首都北京和河南郑州。
                   活力迸发的边陲小城--皮山
  皮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1978年的夏天,我在这里出生,10岁之前的时光在这个边陲小城度过。七八十年代的新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个时候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孕妇和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每天能保证一个鸡蛋都是奢侈的。放眼现在,填饱肚子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想的更多地是如何吃得健康、营养。
  记忆中的新疆交通特别落后,驴拉车是当时普遍的出行工具。我的老家在河南巩义,当时回一趟老家要20多天的时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探亲假,父母所在的部队会批假两个月。我们从皮山出发要先到喀什中转,途经戈壁滩,大约需要3天时间到达,然后花费7-10天的时间前往乌鲁木齐。由于当时火车票紧张,中途可能还要3-5天的时间来等火车。从乌鲁木齐抵达郑州又是3天3夜,最后再用1天的时间从郑州回到周边县市。虽说是两个月的假期,但实际上真正在家里的时间也就三五天,其他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反观现在,身边的战友有带父母回新疆去故地重游的,他们说这个时间大大缩短了。现在这些地方,点和点之间都已经开通了列车,3-5天的时间就可以重走一遍当时的返乡路,更不用提飞机了。
                   日新月异的国家中心——北京
  1997年,我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那个时候的我除了新疆就在郑州待过,连河南的其他地方都很少去。因为当时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更没有很富裕的经济条件让你东奔西走,所以我就想借着大学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一看学科发展和祖国发展的情况,北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北京的认识从小就有了,我妈妈是一个学生领袖式的人物,当年在搞学潮运动的时候,他们经常带着一帮学生扒着火车皮就奔北京去了,所以她有很多那个时候的照片。黑白照片里的天安门、颐和园对当时的我来说特别新奇。照片里偶尔还会出现北京大街上的情景,人们都穿着很朴素的衣服,黑白蓝这三种颜色是当时的主打色,款式也很单一。裤子统一是宽腿裤,没有现在的喇叭裤、小腿裤。衣服的长度基本上在胯的位置,也不像现在的露脐装。大街上的交通工具也基本上都是公交车和自行车,更不像现在满大街都是轿车。
  我上大学的时候,计算机的发展还停留在286、386阶段,当时能有一台电脑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我们第一节计算机课讲的是如何开关机,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如今电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早已不再是稀罕物。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经济由PC端向移动端过渡,就连我父母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每天都会拿着手机看半天,他们甚至知道在手机上可以缴水电气费,可以看新闻,可以坐公交,可以点外卖……这在十几年前是绝对想象不到的。
                   不断崛起的两朝古都—郑州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回到了河南,五年级在巩义的农村上学。当时的农村学校要上晚自习,但是教室却没有灯。我们只好自己回家准备一个小油灯,老师讲完课了我们就借着小油灯的微弱灯光继续学习,每次回家后一照镜子鼻孔都是黑的。学校也没有专业的体育场,只有一块简陋的空地供我们玩耍打闹。更不要提暖气了,回来上学的第一年,我的手脚就都被冻伤了。后来初高中来到郑州上学,学校的条件相比农村优越很多,但当时远远没有想到现在教室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2001年,我本科毕业从北京回到郑州。同年7月份,我于农大的艺术系任教。当时的艺术系不超过10个老师,我们这几个老师挤在一间10几平米的办公室里。整个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所有老师备课、查资料,包括做一些简单的设计工作,都要依靠这唯一一台电脑来完成。转头来看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办公空间,每个人一台电脑,文件的存储、作业的收纳空间也都得以实现。
  同时,作为一名家具设计领域的研究者,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家具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从原材料的生产,产品的造型设计,到人造板的加工以及各种家具产品的辅料生产,我们或借鉴国外经验,或综合老一辈艺术家的经验然后进行创新。发展到现在,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家具的种类,所涉及的工艺,新产品的推进,都与之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丝毫不比国外差。尤其最近几年,在国际上的家具展里,中国人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国家在家具设计这一方面已经逐渐跻身世界前列。
  提起周边生活的变化,不得不说的还有咱学校老师待遇上的提高。我第一年工作的时候工资是每个月800块钱,这800块钱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确实不多。因为年轻人要面临着买房子、成家立业,所以生活的比较紧张。转头来看,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还能有点盈余,学校的工会每年还会给教职工发大米、面粉等这种很具体的福利,待遇的明显提高让我们员工心里感到很温暖。
  从教17年,每天与学生亲密接触,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这十几年来学生精神面貌上的变化。环境设计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早几年招来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像新兵蛋子一样,每个人就像是刚从高三的题海战术中走出来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看起来非常懵懂。但是近几年招来的学生看起来就非常有活力,大一刚进校门就是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大概也是近几年素质教育带来的结果。学校不再单纯的强调应试教育,给了学生们更包容的环境。还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更多的家庭有机会去外面看世界、增长了见识。
  从繁华的北京回到郑州,一转眼已近18年,我见证了农大这十几年来的成长与进步;从新疆皮山的部队大院走出来,我亦有幸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我的前40年很精彩。我相信,以后我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很幸运,我与改革开放同龄!
   

  采访:沈世玉 常方园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