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唱响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改革开放,自1978年开始,已过了四十个年头;而我,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一同走过了这万象更新的四十年。
这四十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崛起,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亲历了改革的各种变革。如果要我来细细描述,我会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回首四十载风雨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整个东方神州,解放创新的春雨滋润了古老华夏故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发展与创新的时代,而我很荣幸地亲历了这一切,亲身感受这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变化。
我总会笑着对周围的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啊,真的是什么都赶上了。上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上初中的时候,赶上划片儿上学;上大学的时候,国家大学招生并轨;毕业的时候,刚刚好国家推行房改政策。其实在我上学的年代,上中专比上大学更加“吃香些”,因为中专毕业了,国家是给我们包分配的。所以大多数人为了“铁饭碗”的安稳,都去上中专了,高中反而招生少,分数也低;但是现在,哪里还有“铁饭碗”这种说法,这个时代更新太快了,不努力就是倒退。可以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追梦的时代。
我的高中,是我和父母争取来的。当初的我,看到周围有的同学立志考取高中,也下定了自己继续上学的决心。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再到现在自己深造,继续博士的学习,我也这样一步步走了过来。周围有的同学,和我一样上了大学,继续学习;也有的中专之后,选择了再次进修,然后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还有一些,中专之后,选择工作。有的时候,我也会感谢当初的自己所做的选择,圆了自己的学习梦,更成就了现在的我。
2003年,我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了咱农大任教。那时候的郑州,中州大道还是一条普通的马路,晚上的时候,经常有大货车轰隆隆地从那里跑过;而农大,现在食堂的位置还是车库,龙子湖和许昌校区也没有开始建设;学校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是非常少,如果有上课需要,还要去申请审批,所以我们上课大多还是板书,一笔一划,一节一节的课就那样过去了;图书馆里有电子书,但是数量也是非常的少,加上自己操作电脑的熟练度不够,查找文献更多是抄录杂志和期刊。
现在短短十几年过去,一切都大变了样儿,中州大道架起了高架桥,地面建成了快速路。作为郑州市中心城区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中州大道变得宽敞而方便。而农大的一切也令人耳目一新。学校新建了食堂,大家的就餐环境更是改善了不少;多媒体时代到来了,传统的板书在如今的课堂上越来越少见,每一节课的信息量也在加大;图书馆逐渐注重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购置了多种大型中外文数据库和光盘视听资料。如果你想查询一些资料,坐在电脑前,可以查找到的文献期刊数不胜数。现在,搞科研的老师越来越多了,大家不仅埋头干自己的事情,也更加着眼于自己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不断用自己的努力,推动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进步。
还记得当年选择来郑州工作,是因为它离家近,方便回家。那时候的人们,总怕距离隔断了乡思。在二十世纪初,到咱学校,我需要坐汽车,颠簸四五个小时。而现在,全国道路大动工,交通工具也代代更新,全国交通都如此方便。即使再遥远的家乡,在高铁和汽车飞机的面前,也不再遥不可及。现在我回家,开车只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且我相信,未来郑州开通黄河公路大桥后,交通会更加的方便。
不是总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嘛,现在科技发展了,大家也都不兴写邮件了,一个手机在手,别说想谁了发条消息,就连出门买东西都可以手机支付。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有位外国友人来中国搞研究,现在研究做完了,老友人却说什么都不愿回国了,说要留在中国。原来在他刚来中国的时候,他的家乡都可以用自动提款机了,而中国路上连银行都少见;现在他的家乡,仍旧使用着自动提款机,而现在在中国出门买东西,连银行卡都不需要带,拿一个手机就好了。
我不禁想起,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传呼机;后来出现了电话,那可是个稀罕物,每栋寝室楼下配一架,整栋楼的人都巴巴望着;再后来有了寝室201电话;直到我们毕业的时候,手机才慢慢流行。而现在,连我爸都知道手机如何发微信,几岁大的小孩都清楚如何拿手机玩游戏。时代进步,手机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发消息、拍照、拿手机支付,手机让生活变得更加的便捷,但是科技也是把双刃剑,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但是总体来说,社会总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着,未来总会越来越好。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变革,就像一个发生在春天的美妙故事。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这四十年里,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而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这春天里,可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祖国的小树苗,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在风雨里见证了祖国的改革与创新,在春天里与祖国共成长!
采访:王留言 刘 聪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