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甚至觉得生孩子是最自私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用别人的生命来完善了自己”。
母爱是伟大的,这一点我不否认。影片中孙芳是一个可怜之人,就算知道自己的孩子活不过两岁,还是抱着仅存的一点希望去打拼赚钱,不惜成为陪酒女郎。在外人眼中,她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傻子。无数人劝她放手,她心里也劝过自己,但是孩子对于她来说是生活的唯一动力,怎么舍得?当她抱着自己快要死了的孩子,在滂沱大雨中呼喊“救救我的孩子!”有谁听得见呢?又会有谁会在乎一个孩子的死活呢?她抱着孩子跪在马路上,是多么无助、单薄。
没有人会在意除了自己孩子以外的孩子的生死,母爱就是这样自私。但孩子的生命又远超过自己的生命,所以母爱才伟大。对于自己的孩子,母亲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之前一直传得沸沸扬扬的老人摔倒讹人的事情,抛去内心不堪、劣根性极强的人不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就算他们一辈子都行善事,做好事,可是当他们倒地的一瞬间,想的不是自己疼不疼,而是自己给子女添了多少麻烦。于是,宁愿将自己信奉一辈子的东西丢在一边,将所有罪责推到别人身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是卑劣无耻,而是太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一但有事情伤害到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将会被无限放大。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永远也感受不到母亲对自己的这份心情,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自己曾经很幸福,有这样一个愿意用生命守护你的人。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你选择成为职业女性,那么,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减少,就会有人质疑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而如果你选择放弃事业,去陪伴孩子,又有人认为教育、陪伴孩子是母亲的天职,并不算是一个职业,也许最后你会一无所得,甚至是失去竞争孩子抚养权的权利。电影里有三个母亲,她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与孩子之间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这对于女性来说好像是种选择。电影里说:“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有了孩子,我才了解生命的意义。”但却为什么要把这两者置于一个死循环中呢?
女强人李捷同样爱着孩子,但是她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陪伴,当她真的有一天失去自己的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孩子已经是她的全部。“我之所以努力工作,就是有一天不想像你这样被动,连竞争孩子的权利都没有。”李捷这句话,伤了太多全职太太的心,但是同样,这也是这些家庭主妇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影片中的三位女性,全部是准备离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当今社会离婚率会如此高的一个原因,也许是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女性不再忍气吞声,当男性在婚姻中出现不可容忍的错误时,女性会提出抗议,而这解决办法就是离婚。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呢?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健康幸福的家庭中?孩子都是无辜的,但在离婚大战中仿佛得到他就是得到全部,多少父母离婚,留给孩子的世纪难题是“你想跟着爸爸过还是妈妈过”。但孩子其实一点都不想做这样的选择,他们只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在父母的陪伴下慢慢长大。离婚在大人看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别两欢重新开始新生活,可是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会给他们的内心蒙上多大的阴影,这些都是不可测的。当然也不是否认离婚,只是麻烦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都再多给孩子一些爱,即便是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很幸福。
影片中的妈妈为了留住孩子,不让孩子的奶奶来看望,而是让孩子每天和保姆生活在一起,除了一天见上孩子两面,提供孩子所有支出费用,却忽略了一个母亲应有的陪伴,也许孩子都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妈妈了。大人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勾心斗角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这个孩子看似很幸运,她是个健康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愁吃穿的家庭,但是她还是受到了来自父母和社会无情的摧残,归根结底还是缺少本该有的爱。
也许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母爱是最自私的,因为你在用别人的生命完善自己。”当李捷跪在地上给磕头求求孙芳放过自己孩子的时候,她说:“我知道你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已经解脱了,不是吗?”是啊,那个无辜的孩子已经解脱了,不仅不再受病魔的困扰,更不会被大人之间的世俗所缠绕。
其实,父母与儿女的感恩也是相对的,父母养育孩子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让父母再次打开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成长,也给了父母一次新生,更让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是付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剧中,一个孩子,拥有看似超乎一切的母爱,只是这份爱有期限。另一个孩子,看起来似乎幸运很多,但是却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那份关爱。母爱可能是瞬间激发出来的,也许时刻都存在,只不过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罢了。
社会的残酷现实抵不住母爱的伟大,但再伟大的爱都可能伤害无辜。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这不仅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更是孩子自己的心愿。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