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实习即将到来产生的期待、紧张、疑惑于8月25日实习第一天得到释放,我的实习开始了。
坐车到达许昌试验烟田,整理好被褥,便被召集前往烟田。站立田间,凡亲眼所见新鲜之物,烟叶、烟草花、烤房,必大叫一声“哇!”烟田里种着许多品种的烟叶,边上还有芝麻、红薯等作物,许多田地都已经被翻新,剩下的几块烟地呈现的绿便分外耀眼。“来,来,打烟叶!”打烟叶其实是摘烟叶,田间传来招呼声,众人齐下地打烟叶,不久满手便是又黑又黏的烟油,打好的烟叶用烟夹固定后被拖拉机载着送去烤房。在地里干活,又晒又热,或许是碰上新鲜事物,又或许是同学们两个月未见,干活之余,烟田各处都能传来阵阵欢笑声。
隔天,我们前往禹州烟田参观。烟田里的烟株大多呈腰鼓形,高大,烟叶厚软,摸上去黏乎乎的,有些烟株上还开着烟草花。拿着软尺在烟田里测量烟草大田性状时,老师常常提醒:“你们走路要小心,可别把烟叶碰坏咯,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宝贝’!”靠天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一棵幼苗到一株健壮的烟株,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培育壮苗还是到后期的解决病害、旱涝的困扰,农民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知道烟叶的生长过程,再到田间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不易,丝缕之物也要好好珍惜。
在这短暂的几天实习里,我明显感受到课堂上听老师讲的一些技术操作远不如下烟田的亲身操作学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人工杂交技术时,一头雾水,但当我亲手操作这项技术时觉得也不过如此。操作杂交前,需要进行消毒工作。找到一株长得健壮没有病害的烟株,打掉多余的枝杈,选择烟株上含苞待放的花朵,去掉花朵里雄蕊上的花药,用棉签在柱头上点上父本的花药,点到柱头上呈现淡黄色为止,然后撕下一片萼片作为标记,套袋,制作一块标价牌,就完成杂交技术一半的工作了。求学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课堂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到亲身经历的操作之间的距离吧!
每一天实习的内容都不同,每一天都期待着新鲜事物,打烟叶、参观烤房、装基质入盘,测量烟草大田农艺性状、实践操作人工杂交......立秋之后,炎热依旧,每天“泡”在烟地里的我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同学间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怎么晒这么黑了?”虽然嘴上调侃着被晒黑的烦恼,但获得知识的幸福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同母亲在电话里激动地交谈课程实习时,母亲在那头笑道:“看你高兴的,你这哪里叫实习啊,你这应该叫夏令营吧!”
这次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弥补了我们课堂学习的短板,大家都受益匪浅。我们深入田间,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知晓许多病虫害,加深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我也期待着下一次的田间开放式教学。
返校路上,我写了一段实习结束宣言:“过去五天零7小时,晒过、累过、玩过、笑过……打烟叶、数种子、晓杂交、抓昆虫,认真实习,拥抱烟田。今日许昌实习终散场,喜恋交织,满载而归。”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