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兰娟院士谈追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疫情过后,希望全社会树立健康观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多科普健康知识,多一些忧患意识。”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真正出自于李兰娟院士之口,但这代表了几乎所有有识之士的呼声:值得我们用心追随、崇拜的是真正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才,而不只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他们才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闪闪发光的“星”。
有人曾在网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多长时间没听到过一个孩子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了?”十几岁的孩子中,恐怕不少人都希望自己未来成为某某明星或某某网红。曾经有位学生,非常痴迷于某个明星,穿着风格、行为动作都学着他的样子,发誓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甚至有一天,他偷偷背着家人老师逃课去看明星的演唱会,对于家境一般的他来说,这些花费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层阴霾。从自媒体视频网络直播兴起后,社会上的舆论导向就逐渐偏离了我们正常的价值轨道,网红、明星迅速成了人们喜爱追捧的对象。为什么明星、网红会如此受青少年的喜爱呢?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挣钱快、挣钱多,每次出行有专车司机,助理保镖陪同,比任何一位科学家、研究学者的生活方式酷很多。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崇拜,致使一些孩子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每天不务正业,甚至盼望早早放弃学业,开起视频直播,享受着粉丝给他们刷礼物的快感,安逸于当下的生活状态,未来没有梦想没有规划,更不必说对社会的贡献之类的豪情壮志了。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次疫情过后,我们要懂得,无论多么富有,多么受人崇拜,在疫情面前,我们显得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真正值得人们追捧的,是那些在困难面前依旧坚守在自己岗位的医生、护士、科学家、军人……我们更应该把对明星、网红的执着追求投入到真正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人中,更应该把精力投入在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怎样为国家做贡献上。当代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崇尚科学,把真正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当做自己的偶像,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要追逐的那颗最耀眼的“明星”。不要在饥饿的时候才想起袁隆平;不要在病患的时候才想起钟南山;也不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想起人民警察……
少年强,则国强。加油吧,少年!即使未来我们不能成为像钟南山、李兰娟院士那样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心中也要怀有梦想,得有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只有脚踏实地,我们才能仰望天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就算默默无闻,也同样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在未来的某一天,抬头也许就能看到那颗属于自己的、闪闪发光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