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

德

质

朴
编者按:河南农业大学的精神是“弘农爱国,求真创新,厚德质朴,包容奋进”,这十六个字是河南农业大学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何为“厚德”和“质朴”呢?本期我们将对“厚德质朴”背后的文化进行释读。
“厚德质朴”是河南农大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不假饰伪,天真自然,称之质朴。
“厚”是个会意字,从厂(山崖),表示与山石有关。下面部分一说是容器,一说是原始人的住所。表示山陵崇高或地壳深厚之意。“厚”字原义是指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大,引申为深厚、宽厚、淳厚等。在我国古代,一直把人是否忠厚当作衡量其道德水平的准则。
德,甲骨文“德”字中的“彳”表示道路、方向。字形的中央是一个眼睛的形状,用眼睛直视的样子表示正直。金文又加上了“心”,按正直的原则去做,去想,就是“德”。遵循本性、本心,本性善良,顺乎自然,舍弃欲望,便是有德。
“厚德”出自《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厚德”作为农大精神,目的在于教导所有农大学子要拥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与心胸,不忘初心,不计私利,直道而兴,用为国为民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质”是会意字,以物或人做抵押。《说文》:
“质,以物相赘。从贝,从斦。”上面的“斦”表示两把斧头,下面的是一个原始的货币“贝”,表示等价。有本质、本性、朴素之意。
“朴”樸)从木,卜声,卜像龟甲的裂纹,表示树皮粗糙多裂纹。本义是没有去掉树皮的木料,引申指未经雕琢的、真性的。如成语“返朴归真”。“朴”还引申为质朴、厚道、纯真。如“朴讷诚笃”,指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质朴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形容人天真自然,心无旁念,为人方正。
“质朴”作为农大精神,要求我们保持真诚朴素的本性,不为世俗名利所熏染,兢兢业业,诚恳正直,用一片赤子之心,投身祖国的建设大业。
编辑/赵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