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四月,雨打海棠。当夜里的雨声轻轻拍打着窗沿,春天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中,再一次与你我重逢。
我记忆中的春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缀满了水珠,那不是成串的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静静地滑落。窗外,绵密的雨一直下,朦胧中天地间有着别样的景象,在不经意之间撩动人们平静的心绪。或静谧,或温暖,四月里的春雨总是会勾起我特别的回忆。
每逢雨季,我便会想起我的太奶奶。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常常会领着我们几个小孩儿玩耍。到了晚上,吃完晚饭的我们会围靠在太奶奶的床前,伴着雨声,听她讲那些关于过去的故事,讲那个年代的人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怎么挨过饥荒,以及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和故事。
童年的岁月里,每逢四月清明前后,太奶奶便会给我包春卷儿吃。一张薄薄的春卷儿皮,上面铺一层用韭菜、鸡蛋、虾米和冬菇拌好的馅料。太奶奶先在春卷儿皮的边上抹一点水,就开始慢慢地转动春卷儿皮了,当春卷儿皮完全包裹住馅料,再将两边的尖角往中间盖去,一个形似橡皮的春卷儿就做好了。
我的童年,生活已经很充实,零食小吃基本不缺。唯独四月里,太奶奶炸的春卷儿,始终令我情有独钟。一到那段日子,我便心心念念那炸得金黄、透出阵阵油香,一口下去满溢韭菜混合着虾米、冬菇鲜香滋味的春卷儿。这时的我,往往坐在屋前的石阶上,膝盖上放着装满春卷儿的碗,听着雨滴拍打屋檐,滴答滴答的声音,想起昨天和同桌的嬉戏打闹,不自觉地咧开了嘴。在童年的四月,吃春卷儿大概是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事情了。
我十六岁时,太奶奶离开了我。在一个风轻蝉鸣的夜晚,她宁静安详地走了。爷爷说,太奶奶是在睡梦中离开的,这对老人家来说就是幸福的。她老人家在世间走了八十七年,年幼时颠沛流离,青年时躬耕劳苦,中年时疲惫焦虑,在日子刚刚要有点起色时,家中的主心骨太爷爷又因为过度操劳撒手人间。好在晚年时,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日子,子女们也都争气,让她度过了二十多年丰衣足食的幸福时光。
太奶奶走了,我很伤心。但大人们倒没有太多的感伤,在他们看来,太奶奶能活这么大年纪,是一件开心的事。可又有谁知道,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小孙女再也吃不到她做的春卷儿了,再也不能抱着她撒娇,听她讲以前的故事了。
冰心曾说过:“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
我对太奶奶的思念,从每年的四月开始,愈加浓烈。每逢此时,我便会做一份春卷儿,给自己的思念些许慰藉。春卷儿依旧是好吃的,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种遗憾,说不清道不明,一如人生,难窥其全貌。
我的人生,还有很多个四月,然而那些剩下的四月里,却再没有了太奶奶的身影。我的人生里也会经历很多场春雨,却再没有了太奶奶讲述的故事。那些我做的春卷儿,也不再是完整的滋味。就像今晚外面的月亮,缺了一角。但愿我做的春卷儿滋味如旧,能化成思念的长绳,牵着风儿,诉说给天堂的太奶奶听。
编辑/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