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人物

科教英才:蒋建平——著名泡桐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时间:2016-05-13 09:08:44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蒋建平,男,汉族,1928年7月生,江西新干人,中共党员,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著名泡桐专家。
  195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森林系造林专业;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林学院(现为北京林业大学)造林学进修班学习;1953年到河南农学院工作;从1980年起,先后担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校党委书记、校长,先后当选党的十二大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六届和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98年退休。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农业咨询组成员、河南省林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造林学教学和泡桐研究,即使在担任学校党政一把手,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也从未离开讲台,从未间断泡桐研究工作。他有良好的师德,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先后两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7年,被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评为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
  蒋建平是我国泡桐事业的开拓者,在泡桐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成果推广应用,特别是黄淮海中低产农业区,推行农桐间作,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贡献。1960年,他首次在禹县(现为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百亩泡桐试验林基地和规模最大的泡桐基因库,以此带动颍河两岸,建成万亩泡桐生产基地,为在全省发展泡桐树立了样板。70年代初,他主持了《河南省泡桐良种选育与速生丰产研究》攻关项目,与协作组科技人员一起,扎根基层,勇于探索,首次在泡桐属开展人工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选育出“豫杂一号”泡桐新品种。与此同时,开展了与之相配套的壮苗培育和速生丰产配套技术研究。他还针对我国黄淮海中低产农区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在低水平上徘徊的问题,最早提出林粮间作群体结构新概念和类型划分,并将其科学地划分为以农为主农桐间作型、以桐为主农桐间作型和农桐并重农桐间作型三种结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桐间作造林地,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泡桐研究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林业部、省科技进步、发明奖15项。推广良种2.1亿株,占全国泡桐总数的1/5,年创经济效益9亿元。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10部,其中《泡桐栽培学》是继北宋陈翥著的《桐谱》之后,我国第一部泡桐专著。一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于他在教学上的成绩和泡桐研究的贡献,以及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他的业绩已被选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九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2》。
  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领导干部称号,1993年获全国绿化奖章,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光荣称号。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