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梅,女,汉族,1934年生,山东冠县人,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5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之后留校任教,曾任作物栽培教研室副主任。曾任河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是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粮食丰产技术工程”河南课题专家组成员。
自1963年开始从事小麦研究工作,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如1974年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加研究的“河南省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协作”课题,1978年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实现小麦高、稳、优、低生产模式”的研究成果于1980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关于《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划分及生产技术规程》的课题研究获河南省科技成果特等奖;《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益五大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的研究于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一直坚持进行高产条件下小麦穗器官建成规律及提高穗重途经的研究,特别是自1975年以来,她采用同一试验方案以郑引一号和百泉41为对照品种,以黄淮地区小麦生产不同发展阶段的推广的主导品种为研究对象,从偃大25,博农7023,到目前的周麦18,矮抗58等,研究过50多个品种,每年每个品种3—5个播期,生长过程中每3—5天取苗一次进行系统解剖镜检观察,直到收获考种。她投入了全部精力来完成各项调查观察任务。2006年她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同志们一起,对穗的研究部分进行了系统总结,写出了47万余字《小麦的穗》一书,2008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不仅充分体现了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同时又丰富了小麦栽培学的基础理论。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该试验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1983年被评为河南科技先进工作者,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南省优秀老师,1987年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