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聚焦两会】我校两位全国两会代表赴京参会

时间:2016-03-14 15:22:30 来源: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三月风来,初春即景。3月3日起,2016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序幕。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将开幕。我校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其中,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作为农业界代表参会,副校长张全国作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参会。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因此,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大家的关注。校园网今天起推出【聚焦两会】专题,将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更新相关报道。

 

【经济日报】2016年3月13日第3版 

促进粮食生产部门深度融合

  “今年我的提案依然还是关注农业发展,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可能走通农业现代化路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说,要实施规模化经营,让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开展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我国粮食生产、加工、收储、流通各环节之间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致使产业链条不能紧密衔接。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着持续增产难度大、粮食作物生长季节灾害频发等压力。”张改平委员认为,应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粮食生产各部门深度融合,从新品种选育、抗逆减灾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以满足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科技需求。

  近年来,农村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家庭经营以外,还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高素质人才。

 

 

【河南日报】2016年3月9日第3版

院士校长情系“三农”

  “作为农业大省的农校校长,不管校务活动多繁忙,我都要抽时间到农村,到田间地头调研,了解农村发展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说。

  作为国内动物免疫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张改平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担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我省高等院校又多了一位院士校长。

  张改平说:“今年我的提案依然还是关注农业发展,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可能走通农业现代化路子。很明显,要实施规模化经营,将土地适度或高度集约,让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成为就业者和创业者。农业高校要把实施新型农民培养计划摆上重要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农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开展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怎么干?张改平认为,“目前我省粮食生产存在着持续增产难度大、粮食作物生长季节灾害频发等压力,迫切需要从新品种选育、抗逆减灾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以满足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加工、收储、流通各环节之间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致使产业链条不能紧密衔接。”张改平表示,应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粮食生产各部门深度融合。

  从院士到校长,张改平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我身兼多种职务,变化挺大,科研和教学管理不同,科研上,研究是第一要务;教学上,培养人才最重要。”张改平说。

  “当校长再忙,我也得给学生上课,还兼任新生班主任,目的就是跟学生多交流,研究生、本科生的课,我都会上,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有人说,班主任是我众多头衔里最小的职务,在我看来,这是我一份真正的本职,是最贴近学生、能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成长的岗位,育人就是第一大事要事。”张改平说,“新生班主任制度是河南农大坚持的‘全员育人’措施之一,可以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学校从党委书记到一般教师都积极兼职新生班主任。”

  “近几年,农村的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家庭经营以外,还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高素质人才。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年轻的大学生们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希望他们将投身农业作为一种光荣、一种使命、一份责任,在‘三农’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张改平说。

 

【郑州日报】2016年3月14日第三版

提升农林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张全国

  目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发展难题。由于市场经济形势、农业产业的弱势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招生就业并轨以来,我国农林高校涉农专业优质生源流失持续加剧,农科毕业生从事“三农”工作的比例也在逐渐降低。
  建议国家关注农林高校涉农专业优质生源流失加剧现象,关注优秀农林人才基层就业的尴尬局面,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日益突出的基层农技专业人才匮乏问题:
  一是提高农林高校涉农专业生均拨款。农林高校涉农专业均具有实践性强、培养成本高的特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由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议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在出台提高农业高校生均拨款政策时,应当将政策延伸并涵盖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省属农林高校。
  二是减免农林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国家相关部委应当尽早研究出台减免农林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的指导性甚至强制性政策,甚至可以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匹配投入的操作方法,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林高校的涉农专业,对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未来农业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开通涉农专业学生招生、培养、就业直通车。建议国家参照目前在教育系统实施的“特岗教师”政策,尽快出台依托农林高校定向招收、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特岗农技师”政策,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梗阻瓶颈。

 


【郑州日报】2016年3月3日第3版

现代农业需要职业农民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张全国

  作为来自农业大省河南的一位政协委员,我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这次我带来的提案是“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众所周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实现两者的相互联动、互相促进,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由于农民的就业观念错位、自主创业意识不足、教育培训机制不畅、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职业农民培训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我建议政府部门应负责宏观规划设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质量督导体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与此同时,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农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当支持农业高校与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合作,成立各种形式的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的“双学历制”,优化师资结构,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调整培养目标和方向,创新适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此外,政府应当指导和扶持互联网供应商和相关行业企业等社会机构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兴市场,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引擎,以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手段,积极构建社会运营平台,让农民低成本、方便快捷地获取优质培训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和经营等全过程的教育培训服务,从而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末梢堵塞”现象,畅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