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宗旨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通过搭建全国性的竞赛平台,切实提升我国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专业教学水平,推动高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自2010年首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各届比赛均覆盖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为展现当前我国外语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了严谨、创新的赛制和公正、权威的舞台,“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也因此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赛事。
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之际,2018年度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确定为英语类专业组比赛。大赛对于贯彻《国标》精神,激发中青年教师对英语类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测试与评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切实提升各专业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赛全国组委会
组委会名誉主任:吴启迪 戴炜栋 庄智象
组委会主任:钟美荪 王守仁 刁建东 孙 玉
组委会秘书长:谢 宇
秘书处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8号716室 邮编:200083
秘书处联系人:王笑歌 021-65424320
电子邮箱:nfltc@sflep.com
官方网站:http://nfltc.sflep.com
河南分赛区组委会
组委会主任:尹新明
组委会副主任:闫治国 孙玉
组委会成员:高继海 钱建成 梁晓冬 黄怡利 李喜芬 田孝东
秘书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平安大道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秘书长:张俊杰(兼)
秘书处联系人:张卫东
电话:0371-56990062(办)13938279492(手机)
电子邮箱:wgyxy@henau.edu.cn
分赛区组委会按照大赛制定的章程和相关规则及程序,负责组织实施分赛区赛事。分赛区秘书处负责赛事的整体协调,秘书长由大赛组委会指定。
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河南赛区比赛规则
一、赛程安排
分赛区初赛:2018年4月25日前 (比赛地点为参赛学校)
分赛区复赛、决赛:2018年5月25-27日(比赛地点设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
全国决赛、总决赛:2018年11月29-12月3日(比赛地点设在上海)
二、赛制安排及评比标准
大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初赛、分赛区复赛和决赛、全国决赛和总决赛。
(一)分赛区初赛
初赛由参赛学校根据大赛文件精神和大赛章程自行组织安排。
(二)分赛区复赛和决赛
1.复赛:
每所参赛学校选派一名选手参加分赛区的复赛。凡参加分赛区复赛的选手须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nfltc.sflep.com)填写《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参赛登记表》。
(1)比赛规则:
A.比赛形式为一堂20分钟的授课,课型为综合课。开始2分钟左右为综述时间,选手陈述对授课文本的整体教学设计。接下来为模拟课堂授课时间,选手针对整体教学设计中某一具体板块进行教学展示。选手需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
B. 授课评分标准:
a.教学内容(20%):
1)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完成教学设计,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
2)明确、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3)精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就学生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培养设计教学步骤,在有限时间内,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和合作精神中某一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b. 教学过程(35%):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2)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
3)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教学步骤衔接自然;
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开展教学。与学生互动良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需求,解答疑问及时正确,并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5)适度采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起到正面辅助作用。
c. 教学效果(20%):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思维上对学生形成适度的挑战;
2)授课结束后,在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或素养方面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d. 综合素质(20%):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表演;
2)口语流利,语音、语调准确自然;
3)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4)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e. 创新专区(5%)
本次大赛特别设置创新分,以鼓励青年教师对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教法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C. 复赛授课总分为100分,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最后得分为扣除一个最高分、扣除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D. 复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在分发给学生和评委的样课中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信息,否则,作零分处理。
(2)复赛评委组成:
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评委1-2人。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仲裁。
2.决赛:
进入分赛区决赛的名单由分赛区组委会根据复赛成绩排名,经评委组确认后当场宣布。进入决赛的具体名额由分赛区组委会确定。决赛授课内容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秘书处指定。
(1)比赛规则:
A.比赛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10分钟的说课环节和5分钟的回答评委提问环节。
B.由组委会提供一段长度在500-8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给每位选手30分钟做赛前准备。选手必须紧扣文章内容开展说课。
C.说课时间不得少于7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
D.说课评分标准及权重:
a. 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在课程设计中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b. 教学设计体现语言学习规律,体现人文学科特色(35%):能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有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
c. 课程设计的完整性(20%):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如有创新可适当加分。
d.综合素质(20%):口语流利,表述准确,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e. 创新专区(5%)本次大赛特别设置创新分,以鼓励青年教师对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教法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E.说课结束后,根据评委提问回答问题,整个环节不超过5分钟。
回答问题评分标准及权重:
a. 理解力(20%):听懂评委提问,理解评委提问意图。
b. 思辨力(20%):回答切题、中肯、具有说服力。
c. 表达力(20%):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d. 反应力(20%):能快速、有效组织应答语言(用以拖延时间的语气连接词堆砌不被认为是有效回答);受到干扰(如被评委打断)时,能做出及时、合理的反应。
e. 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20%):被问及对教学素材中某些具体语言点的理解时,回答有理有据;总体表现出较高的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素养。
G.说课总分为100分,其中说课环节得分占80%,回答评委提问环节得分占20%。说课环节和回答评委提问环节的得分分别为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H.决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否则,作零分处理。
I.分赛区决赛选手最终总得分构成:授课总分+说课总分。满分为200分。最后以总得分高低决定比赛名次。
J.如选手出现最后得分相同,以说课环节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说课环节得分也相同,以说课+回答问题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所有环节得分都相同,选手采取5分钟即兴演讲的形式决定名次。
(2)决赛评委组成:
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评委1-2人。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仲裁。
(3)决赛奖项设置:
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的获奖比例分别为参赛人数的10%、20%和40%。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报大赛全国组委会备案,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三)全国决赛和总决赛
1、 赛程安排
2018年11月29-12月3日
2、参赛资格
分赛区复赛排名第一位的选手进入全国决赛。
各分赛区参加决赛的选手必须报大赛全国组委会审核。全国决赛和总决赛地点设在上海。全国组委会届时将邀请全国部分高校外语教学部门领导及专家作为嘉宾观摩全国总决赛。
3、赛制安排
(1)全国决赛
采取“授课+回答评委提问”的形式。
授课总共20分钟。开始2分钟左右为综述时间,选手陈述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教学设计;接下来为模拟课堂授课时间,选手针对整体教学设计中某一具体板块进行教学展示。授课内容由大赛全国组委会指定。
参加全国决赛排名前10位的选手进入全国总决赛。
(2)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内容由大赛组委会指定,采取“说课+回答评委提问”的形式。
全国决赛和总决赛选手评比标准另行拟订,在全国决赛开始前公布。
总决赛名次出现并列时,按照全国决赛成绩高低排名。
(3)总决赛奖项设置
总决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获奖选手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本届大赛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全国组委会所有。
三、其他
参赛选手所用的授课材料推荐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参赛登记表》上请务必填写使用教材的书名全称。
凡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选手,自动视为将本人参加教学大赛使用过的所有参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的参赛电子教案、视频(含本人肖像)以及视频感言(含本人肖像)等材料,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独家使用。
本届大赛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全国组委会所有。
第九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河南分赛区组委会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