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香包制作非遗传承人王彩虹走入文法学院“繁塔雅集”

时间:2020-10-05 17:09:30 来源: 文法学院 阅读:

 

活动现场

 

  本网讯(通讯员 赵蕊)9月29日下午,文法学院于龙子湖校区文法学院艺术中心举办主题为“五色轻织云锦囊,万缕含羞亦凝香”的“繁塔雅集”,特别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香包制作非遗传承人、河南女工工艺代表人王彩虹来院进行香包文化普及与简易教学,校工会副主席董晓莉、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牛娟、汉语言文学系师生以及学校香包制作爱好者共同参与活动。

  王彩虹首先发放了提前准备好的香包制作材料,亲切地给学生们讲解香包作品、香包文化与香包传统,并着重介绍了香包类别中的金瓜与布老虎,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布老虎的制作过程。与会师生认真聆听,利用手中的原材料逐步操作,一时间花香四溢、沁人心扉,于案于室、静静体味。

  据悉,“繁塔雅集”系列文化活动是文法学院的特色活动,已举办了18期,深受师生欢迎。“繁塔雅集”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响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繁荣的总体部署,助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当代价值,在学院开展以来提高了师生的文化修养,营造了浓厚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相关链接: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中国传统的香包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可以避邪,端午节时人们常会配挂。

  穿越千年,余绪未泯,古老的中国香包文化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工作者手中得到传承、创新与发扬;穿针引线,织云绣花,让五色线在锦绣玉帛上穿留下一层层一缕缕最灵动的图案。

 供图:赵 蕊

编辑:王燕萍 孙慧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