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下好人才棋 赢得未来局

——河南农大启动“百名英才汇农大”求才引才大行动

艾  农

时间:2025-06-27 12:06:03 阅读:

风起龙子湖,万象皆更新。6月26日上午,一场高规格大会——“百名英才汇农大”求才引才大行动动员部署会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举行,全体校领导出席,全校中层正职,各学院和部分职能部门副处级干部,教授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代表,学校四层次以上人才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围绕一个主题,聚焦一个核心——人才。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大会。有人在发言中铿锵表态,有人在笔记中奋笔疾书。目光交汇间,是对“人才强校”的热切期许;掌声响起处,是对“聚天下英才”的高度共识。

校党委书记岳杰勇的讲话掷地有声:“一到农大,我首先思考的就是人才。”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学校发展布局的优先顺序,更道出了“百名英才汇农大”大行动背后的深意、诚意与远见。

谋在高处:以战略思维回应时代召唤

当下,人才竞争进入“深水区”,高校比拼已从资源争夺走向组织能力的较量。学校党委以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前瞻的战略谋划力,主动将引才工作摆在“强校之基”的高度,实施“百名英才汇农大”大行动,正是知变应变、顺势而为的务实抉择。

校党委书记岳杰勇指出,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创建的关键跃升点,农业科技迎来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期,全省也正步入“农业强省”“人才强省”的战略交汇期。引才不只是为了解决一时之需,而是攸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必须以系统观谋篇布局、以大格局提升站位,以“聚天下英才”的视野谋划“强校之路”。

会议系统复盘了我校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院士等国家级人才实现突破,博士后在站规模跃居全省高校前列,人才与平台、项目深度耦合,形成“以人兴学”的良性生态。同时,也直陈短板:高端人才总量偏少、结构失衡,部分关键学科与一流高校仍有差距,人才引进标准不高、精准度不够等问题制约发展。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百名英才汇农大”不仅是一项行动计划,是要把求才引才作为激活全盘的“牛鼻子”,以破题之势布局全局为“双一流”创建补短板、强支撑、提动能。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重申,一次体制机制的革新,一次组织文化的重构。

干在实处:以系统工程推动精准引才

此次大行动设定了明确目标:三年内引进高层次成熟型人才100名以上。为此,学校构建“12349”工作体系,系统推出九项务实举措,突出强调三点:以“抢”字当头,争当引才先锋队;以“准”字托底,织密服务保障网;以“暖”字打底,汇聚爱才强磁场。全校上下要拿出“求贤若渴”的诚意、“筑巢引凤”的智慧和“服务保障”的决心,全面打响求才引才攻坚战。

具体而言,要打好“四张牌”:

——打好“融合牌”,用好与中国农科院融合发展、“校院谷”融合改革、与牧原集团的“名校名企融合创新”战略合作优势,在科研协同、平台共建、成果转化中招引一批实用型高端人才。

——打好“事业牌”,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发挥高能级科研平台集聚效应,发挥国家级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发挥重要人才工程托举优势,为人才搭建广阔舞台,构建从科研课题到成果转化的“成长赛道”。

——打好“开放牌”,面向海内外,充分利用国际平台、“111计划”、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资源、组织开展多元引才活动,拓宽引才渠道,提升全球招才引智的精准度与穿透力。

——打好“情感牌”,实施“以才荐才引才”、校友引才,推动“伯乐奖”落地,用情感联结激活人才网络,形成引才的乘数效应。

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对“靶向突破”的坚持,是对“引才生态”的再造。其中,“伯乐奖”激励机制尤为引人关注——“对成功推荐引进人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单位奖励按照学校现行创新创优办法执行,个人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当党委书记岳杰勇话音落下,会场掌声雷动,反响热烈。

落在细处:以文化土壤涵养人才生态

谁最重视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谁最早发现人才,谁就赢得先机。人才工作的成败,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氛围的成就。真正让人才留下来的,不只是高薪酬、高平台,更是那片有“高温度”的土壤。

会议强调,要厚植情怀求才引才。这种情感吸引力,与“五个一”家校情怀一脉相承,都是通过激发价值共鸣,强化人才对学校的情感认同,形成“人以群分、心有所归”的文化凝聚力。

要持续深化“我和我的农大”共同体文化,把“五个一”家校情怀融入人才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要让人才在科研方向上拥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在职业路径上拥有充分规划的自由,在资源配置中拥有应有的话语权;更要在安居保障、子女入学、职业发展等“关键小事”上下足真功夫,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回应人才最在意的温度与关切。

让人才在农大能安心工作、静心科研、舒心生活——不是“来一阵子”,而是“扎一辈子”。文化的根系,正是在这些具体而微的用心中不断延展,最终撑起一棵棵枝繁叶茂的人才之树。

成于当下:以协同机制汇聚最大合力

会上,组织部、人事处、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园艺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依次表态。大家谈认识、讲做法、列计划,言之有物、气氛热烈。

求才引才不是哪个部门的“独角戏”,要靠全校上下的“兵团作战”。行动专班已经成立,季度考核即将启动,“挂图作战”同步推进。学院书记、院长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部署,职能部门靠前保障、协同破题。学校还将构建动态人才库、制定个性化引才方案、强化协议管理与过程督查,确保人才引进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效工程”。

校长周卫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此次“百名英才汇农大”求才引才大行动动员部署会,旨在举全校之力,吹响人才集结号,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面向全球延揽高层次成熟型人才。希望所有学院、所有部门都能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真正形成人人关心引才、人人参与引才、人人支持引才的良好氛围。

赢在未来:以路径支撑引才长效机制

未来可期,不止于愿景,更在于路径。

引才只是开始,育才、留才才是真章。岳杰勇强调,抓引才不能靠“热情一时”,而要靠“机制长久”。要在政策设计上用活“放管服效”改革,赋予人才科研选题、经费使用、平台组建的自主权;要强化纵深拓展,围绕“校院谷”、中原农谷等重点平台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加快打造海外引才前哨和产业引才阵地;要扩大开放半径,在国际联动、项目联合、职能统筹中形成系统动能。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节奏,在科研评价、容错机制、时间管理上给予包容与耐心。正是“创新不问出身,成功不惧失败”。

风已起,路正启。从“引得进”到“育得优”,从“聚人心”到“兴大业”,河南农业大学正在以求才引才大行动为突破口,构建引育并举、协同高效、文化支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份长远答卷。

——答给每一个选择农大的英才,答给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使命。


记者/杨艺辰 周红飞 编辑/黄璞 杨钰晨 审核/邓振营 签发/周红飞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