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钱青秀 图片 谢迎新 黄勇)农学院积极学习贯彻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百千万科教服务”品牌提升工程,打通农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精心组织省科技特派员、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教授“助农天团”,走出校门、走入农田,以实地调研、现场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奋战在小麦生产第一线,以学科优势指导春耕春种,以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将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凝聚为强大的前进动力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谷雨过后,河南小麦自北向南陆续进入开花灌浆期,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和敏感期。然而,自今年三月初开始,河南多地未出现有效降雨,且高温天气和大风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导致土壤失墒较快,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麦田管理的好坏,对最终小麦产量的影响很大。一个半月以来,河南全省没有形成有效降雨,加上温度高,晴天多,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很快。”4月15日至今,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教授一直顶着高温烈日在全省各地“把麦问诊”,他说,小麦三月怕霜、四月怕风、五月怕雨,四月孕穗期最怕水肥不足。

农业农村部小麦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教授在麦田接受采访,通过河南三农全媒体中心指导小麦生产
“能多浇一亩是一亩,多浇一分是一分,能浇尽浇,应浇尽浇,这是当前的当务之急。”郭天财表示,提醒农民朋友麦田管理“三个因为”要不得:不要因为旱情不明显不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判断;不要因为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放松“一喷三防”;不要因为麦田长势良好忽略了后期麦田管理。在田间管理上,一定要及时根据天气状况、土壤状况、小麦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水肥补充、药物防治等措施,来巩固发展我省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向好态势,多策并举把极端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今年夏粮实现开门红。

王晨阳一行赴平顶山、信阳、周口等地开展小麦春季生产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工作
4月22日至24日,农学院小麦栽培生理生态与发育调控科技创新团队王晨阳研究员、朱云集教授、谢迎新研究员、马耕博士等赴平顶山郏县、叶县、信阳罗山、息县、淮滨、周口商水、西华等三市七县开展小麦生育中后期科学抗旱浇水、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一喷三防”生产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专家组认为,调研地区4月21日普降瑞雨,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期小麦旱情起到了较好的缓解效果,尤其是信阳地区的旱情基本解除,但在平顶山和周口地区未进行灌溉或灌溉不足的麦田旱情仍然存在,抗旱浇麦仍是当前阶段相应地区小麦管理的重点任务,建议应浇尽浇,能浇一亩是一亩,抗旱夺丰收的这根弦时刻都要保持。专家组还建议,在保障小麦科学抗旱的基础上,可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肥料,争取穗大粒多,夺取小麦丰收。

农学院中药资源创新与应用团队赴确山县开展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4月15日至18日,正值中药材种植和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李贺敏教授及学校中药资源创新与应用团队夏至教授、黄勇教授组成专家组赴确山县开展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专家组来到三里河街道猫爪草种植地,实地查看了猫爪草的长势。猫爪草为合作社首次种植,针对种植密度较大、氮肥使用量高等问题,专家组一行建议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种子成熟和块根的膨大。
在河南周富堂药业有限公司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专家组一行查看了夏枯草的春季生长情况,针对近期气温快速升高、天气干旱等实际情况,提出及时灌溉、合理施肥等建议,尽快促进夏枯草早抽穗、快生长;同时,建议做好田间排水沟清理工作,避免遇雨积水,出现烂根的现象。
近年来,农学师生们始终秉承厚生丰民办学理念植根中原大地,服务亿万百姓,无论是日常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还是在干旱、洪涝、寒潮来袭的关键时刻,师生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田间地头,制定应急对策为农民朋友支招减灾。接下来,农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擦亮“助农天团”为民底色,做好线上、线下“点对点”“面对面”科技服务工作确保粮食稳产丰收,守牢国家粮食安全。
编辑/黄璞 杨钰晨 审核/方芳 签发/周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