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9日,学校六届八次教代会胜利召开。此次大会恰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党委宣传部推出了“聚焦教代会 百人谈发展”专题报道,诚邀教代会代表结合校长工作报告,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畅谈推动学校及本单位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今日,本专题推出第九期,希冀以此启发思路,碰撞智慧,交流工作,推动发展,为国际知名、更具特色和优势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

中原学者、林学院 范国强
|
目前,建设“双一流”学校和学科是国内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要推进“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在学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校长工作报告明确了“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学科平台”的工作目标,这是我校在2015年河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评选取得辉煌成绩后狠抓工作落实的具体体现。要想在国家和河南省这场“双一流”战役中取得胜利,我认为学校第一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尽早尽快出台相应政策;第二要围绕高层次人次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团队;第三要进行教师的分类(教学和科研)管理,充分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为推进我校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罗 伟
|
经管学院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学校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为契机,突出抓好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基层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先,要抓紧抓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思想、组织保障。其次,要狠抓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学院的各项活动都能依法办理,有规可循。第三,注重学院的文化传承,增强师生的价值认同感,提升学院的软实力。第四,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
|

牧医工程学院院长 杨国宇
|
立足“十三五”的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清醒地看到,牧医工程学院在资源获取、水平提升、经费筹措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客观困难;优化师资队伍、培育高层次人才、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促进学科深度交叉、集成、融合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科研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院发展的顶层设计、管理效能、执行力度需要强化等等。 差距是进取的推动力量。 “十三五”新征程,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增强实干意识、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创新意识,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用发展破解难题、实现跨越,用发展增强实力、促进和谐,用发展彰显功能、贡献社会!
|
|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 翁 梅
|
教代会上校长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制定了新一年的规划,既指出了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艰巨的任务,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报告高标准、高要求定位学校发展方向,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听后振奋精神、鼓舞人心,让大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国际影响力。学校应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一线骨干教师和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言传身教守护学生成长成才,并且提供相应的条件。此外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要持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增强农大毕业生的竞争力。
|
|

龙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 张春玉
|
龙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党总支将紧紧围绕建设高品位现代化一流校区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校区建设发展提供组织和政治保证。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全面提升指挥部人员的廉政、廉洁意识,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深入开展责任意识教育,做到把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深入开展规矩意识教育,做到明纪律、讲规矩,做明白人。深入开展担当意识教育,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指挥部全体人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实现“双高双零”(高质量、高效率、零违纪、零违法)的工作目标,把新校区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阳光工程。
|
|

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刘圣勇
|
农业部(河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自1996年创建以来,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实验室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围绕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化领域应用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源、环境问题;二是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创新、技术革新与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三是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同时培养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
|

龙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建设办主任 侯永华
|
龙子湖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是学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校长工作报告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研究生教育楼、图书馆南区于2016年9月底投入使用,确保体育训练馆、礼堂于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这对于我们建设者来说,今年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异乎往年。我们将坚持“求真务实、强化管理、不畏困难、科学安排、确保质量、廉政安全”的指导思想,继续发扬新校区敬业、团结、拼搏、务实、奉献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适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部署,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一心一意、废寝忘食地扑在工程建设上,力争按期保质地完成今年的基建任务,为建成国际知名、更具特色和优势的一流农业大学增光添彩。
|
|

离退职工工作处处长 廖仲磊
|
遵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按照校党委校行政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以充分体现离退休职工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工作大局为方向,遵循更加注重教育引导、更加注重发挥离退休职工的独特优势、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更加注重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工作的领导原则,统筹谋划,整合各方面资源,落实离退休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从思想、行动、组织等诸多方面着手,始终把优质的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创离退休职工工作新局面,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
|

体育学院副教授 王凌娟
|
在六届八次教代表会上,各位代表立足于学院,放眼于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能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彰显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理念,为师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供条件保障,保证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但在我校三校区同步建设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师生强烈健身需求难以满足已形成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文化路校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已非常紧张,在2016年文化路校区整体改造工作中,不能以牺牲体育场地设施而满足其他功能为代价。龙子湖校区是学校发展的主方向,目前的场地标准、场地种类、场地材料等都有待完善,学校在规划体育场地时,应以国际知名高校的标准配套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
|
往期回顾: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周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