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

时间:2024-05-14 17:12:53 来源: 党委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校师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不负殷切期待,勇于挺膺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校党委书记 李成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思想引领凝心铸魂成效。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坚持自信自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教育文化资源,让其中的优秀元素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滋养。三是坚持提质增效,将思政课建设融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创建赛道,全面推进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入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四是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同向共行,拓展内涵和外延,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下一步校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马+农”的特色优势,努力形成农科特色鲜明的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笃信笃行、融入实践、厚植情怀,培养更多强农兴农人才,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校长 周卫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强化思政课课程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水平,使思政课“立”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建设思政大平台,使思政课“活”起来;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着力激发学生主动性,使思政课“动”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一是坚定政治立场,着力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不断强化政治领导和制度保证,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铸魂育人实效。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以思政为魂、“三农”为体、传统文化为翼的思政特色教育,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参与感,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三是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农情,树立大历史观、大农业观、大粮食安全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三农”情怀,把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何松林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为学校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一是要汇聚育人合力,构建“大格局”。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为牵引,将立德树人贯通学生成才成长全过程,集合多元主体、整合多样资源、聚合多维场域,不断深化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二是要把握时代之变,讲好“大发展”。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三是要丰富形式载体,用好“大课堂”。善于突破空间时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第一课堂”、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网络文化“第三课堂”相互延伸、有机对接,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邓振营

大学的宣传部门承担着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使命任务,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汇聚合力,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真正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一要带头学习、深刻领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精髓要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内化为行动指南,外化为具体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指示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二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课堂思政与思政课堂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育互补互促,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三要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等传播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政育人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心灵。

校团委书记 贾云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始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实学实干守正创新 加速奔跑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持续做好“青春”“奔跑”“吃苦”“担当”系列工作,一体推进“品格、品行、品位”主题教育,进一步擦亮“农”字招牌、“青”字品牌,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团结带领全体农大青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勇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杜志强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坚持“八个相统一”,不断推进涉农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一是打造“马+农”的行业特色思政课。在强化“在马言马”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与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的培铸相统一,课堂上力求根据学情、校情、农情、国情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农大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开展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大思政建设。把思政课开在学生生活里,对大学生开展信念、奋斗、爱情等方面的教育,引航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与专业院系一起组建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赴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把思政课开在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农耕文化情怀。三是培养一支勇于担当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师德为先,聚焦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党纪学习,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另一方面,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通过“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投身教学、钻研教学,深耕教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负责人 陈娱

作为一名深耕教学一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增强了上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底气。要始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始终坚定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的目标。“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学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厚养分;同时,观照社会热点,贴近学生需要,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光荣职责和时代使命。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周红飞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思政课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方向。我们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将满怀激情与信念,誓以网络为媒,织就梦想,培育新人。

坚持构建“大思政”生态系统,打破教室四壁,将广阔天地纳入思政课堂。从优秀中原传统文化的千年积淀到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体验国之兴盛,民之安康,深化家国情怀,铸牢信仰基石。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翼,精心打磨每一个网络思政育人作品。通过虚拟现实、互动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尖跳跃,在云端生辉,让真理的光芒照亮每一位青年的心房。坚持锤炼队伍,协同合作,锻造德才兼备的网络思政教育人队伍。让每位老师都能成为学识渊博、技术娴熟、情怀深厚的引路人,用智慧与热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农学院团委书记、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朱瑞萍)工作室负责人 朱瑞萍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将坚持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思想不断升华的自我回应涤荡灵魂的交锋,用花香次第绽放的青春致敬美好的相遇。

未来,工作室将不断探索“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创新价值引领模式,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心灵。以课外思政专题宣讲拓展思政课课堂外延,以学生思想专题调研深化思政课课堂内涵,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前沿性,形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资源互补、信息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实效,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戚航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使我深感振奋、倍受启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是要筑牢理论思想功底。结合学校“马+农”的特色优势,在思政课程中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把知识学深学透学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促进青年成长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厚植弘农爱国情怀。深刻感悟学校“三农”情怀教育、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等特色思政品牌,在课程思政中坚定理想信念,塑造知农爱农情怀;三是要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走入社会大课堂,主动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上有所作为,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志愿服务,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深刻感悟新时代乡村的伟大变革,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立志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杨钰晨 审核/陈玺 签发/周红飞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