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校王伟教授团队、张海荣教授团队连发两篇高水平论文

时间:2017-05-20 23:40:36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阅读:

 

  本网讯(通讯员 赵华新)日前,从生命科学学院传来好消息,王伟教授团队、张海荣教授团队先后在国际顶尖刊物“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和“Plant, Cell & Environment”发表高水平论文,影响因子分别达到8.399和6.169。
  王伟教授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简报)”上在线发表文章,题目为“Subcellular locations of potential cell wall proteins in plants: predictors, databases and cross-referencing(植物中可能的细胞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工具、数据库和交互印证)”。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吴晓林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王伟教授为通讯作者。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是其功能行使的重要前提。当前,对可能的植物细胞壁蛋白的定位分析、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数据的交互印证,仍然缺乏系统的整合和权威的评价。王伟教授团队利用建立的拟南芥和水稻蛋白质数据库,详细地阐述了基于不同算法的16种预测工具的优劣性,整合了相关的网络蛋白质数据库,提出了从数据预测、交互印证到实验验证的细胞壁蛋白的综合分析策略,并利用定位和功能未知的200种玉米蛋白检验了上述策略的可行性,为发展更为准确的植物细胞壁蛋白的预测分析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对植物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注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是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的顶级期刊(JCR一区),2016年影响因子为8.399,该期刊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管理并出版。
  张海荣教授团队在著名植物学杂志“Plant, Cell & Environment(植物、细胞与环境)”发表一篇论文,题目为“The inhibition of protein translation mediated by AtGCN1 is essential for cold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AtGCN1介导的蛋白翻译水平的调控是拟南芥耐受冷胁迫所必需)”。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林娟、2014级硕士研究生李厚华、普渡大学博士后赵春钊及我校农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李胜飞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海荣教授为通讯作者。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途径有很多种,之前的研究主要从基因的转录水平阐述植物适应逆境的作用机理。张海荣教授团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并克隆了拟南芥AtGCN1。该研究发现,突变体AtGCN1在低温胁迫下蛋白翻译水平高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AtGCN1对低温胁迫更敏感。张海荣科研团队工作阐明了逆境胁迫中植物蛋白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植物抗逆,尤其是抗低温胁迫中的重要性,为植物抗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Plant, Cell & Environment”是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2016年SCI影响因子为6.169,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为植物科学一区杂志,已被ESI收录。

 

  点击阅读原文

  Subcellular locations of potential cell wall proteins in plants: predictors, databases and cross-referencing

  The inhibition of protein translation mediated by AtGCN1 is essential for cold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