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报告团走进我校

时间:2017-06-09 12:26:55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四位报告人

淅川县移民指挥部干部葛飞、公安局干警刘玉、仓房镇沿江村移民何兆圣的外孙女姚昆玉、河南日报(农村版)高级记者赵川分别以《铁肩担道义 真情著华章》《警徽光耀移民路》《国家至上》《南水北送真辉煌 最动情是离故乡》为题作报告,与大家分享感人的移民精神

情景剧《丹江夜雨》再现了淅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情景剧《丹江夜雨》再现了淅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向报告团代表赠送锦旗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向淅川县代表赠送锦旗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慰问报告团成员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慰问报告团成员

 

  本网讯(记者 谢东明)6月8日晚,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报告会在学校文化路校区大礼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褚金海,淅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振,淅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本贵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机关干部职工和各学院师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南阳市委组织部干部叶森主持。
  褚金海和梁玉振分别代表河南农业大学和淅川县在报告会上致辞。
  褚金海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报告团走进我校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淅川县广大人民群众舍家为国、无怨无悔,各级干部情系移民、无私奉献,用信念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铸就了伟大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十分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他强调,农大人要学习淅川人民“舍己、爱国、大义、担当”的精神,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为创建国际知名、更具优势和特色的一流农业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梁玉振在致辞中指出,淅川县是移民大县、水源大县、生态大县、文化大县。丹江口水库1050平方公里,淅川境内面积506平方公里,可以称得上是“千里调水,始于淅川”。作为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历经半个多世纪,累计移民40余万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淅川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多年来,淅川人民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受水区人民、向历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对河南农业大学多年来对淅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诚挚邀请我校师生到淅川参观指导,积极为淅川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会上,参会师生观看了《国家至上》专题片。之后,报告团四名成员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作了精彩生动的报告。淅川县移民指挥部干部葛飞的报告题目为《铁肩担道义 真情著华章》;淅川县公安局干警刘玉的报告题目为《警徽光耀移民路》;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移民何兆圣的外孙女姚昆玉报告题目为《国家至上》;河南日报(农村版)高级记者赵川的报告题目为《南水北送真辉煌 最动情是离故乡》。他们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淅川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淅川广大移民群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展示了淅川人民“舍己、爱国、大义、担当”的光辉形象。
  随后,淅川县曲剧团表演的现代豫剧《丹江夜雨》向参会师生重现了移民搬迁过程中的感人情景,讲述了淅川县丹江库区移民李奶奶一家历经半个世纪的搬迁,在丈夫、儿子因为移民相继去世的情况下,孙子李丹江从留恋故土、难舍家业到支持搬迁,移民干部真情服务,关爱移民,最终实现和谐搬迁的故事,再现了移民搬迁的波澜画卷,讴歌了淅川移民干部群众“大爱报国、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移民精神。
  报告结束后,褚金海代表学校向淅川县赠送“舍己、爱国、大义、担当”锦旗;梁玉振代表淅川县向学校赠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烙画。
  整场报告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真实再现了令人难忘的移民大迁徙,对与会师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移民精神洗礼,引起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好评如潮。

 

摄影:郭治鹏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