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迎来了建校120周年华诞,举办了庆祝建校120周年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推进大会。百廿风雨兼程,农大人高擎厚生丰民、弘农爱国的理想,一路追光,不断攀登,谱写了与高等教育同频、与“三农”事业共振的壮丽篇章。校庆的圆满成功激发了农大人的斗志,广大教职工踔厉奋发,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中去。在新的起点上,全校师生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交出一份“双一流”创建的优异答卷,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此,我们将这个暑期平凡农大人的“不平凡”故事讲给你听。
烟草学院
下烟田 进烤房 服务烟农零距离

6月份以来,全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带来的干旱对烟草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烟草学院20余位专家教授顶烈日、冒酷暑,赶赴云南、湖南、四川、陕西、湖北、辽宁、河南等多个烟草主产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赵铭钦教授带队分赴陕西、湖北多地调研,推进学院与陕西中烟、湖北省烟草局、湖北中烟战略合作,分别到咸阳市旬邑县、宝鸡市麟游县、安康市江阴县和汉中市勉县实地调研烟叶生长情况,针对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与建设性指导意见。时向东教授带队奔赴湖南、陕西、海南等地下烟田、进烤房,对当地雪茄烟生产进行指导。许自成教授带队先后深入云南陆良、湖南宁乡、四川会东、云南祥云和河南洛宁基地单元,开展了5场“教授下烟田”系列现场直播和技术培训活动,直播现场气氛热烈,当地烟农和网友提问积极,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地方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踔厉奋发勤耕作 笃行不怠谋新篇

2022年暑假,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紧紧围绕校党委工作部署,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暑期各项工作,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服务拓展新领域,再上新水平。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职工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组成科技服务团,先后到荥阳市九如万家葡萄庄园、西华县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三门峡灵宝市寺河山苹果小镇、山海龙家庭农场、海龙果品专业合作社、河南灵宝昌盛宝菇集团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针对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销售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指导,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把信息服务链接到田间地头,打通信息技术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同时,7月3日至8月16日,学院举办了“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第五期培训班”,来自22所高职院校的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再上新台阶。暑假期间,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分专业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邀请来自国家和省教指委专家、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23位专家齐聚学院,共同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脉。专家认真听取了专业负责人的汇报,就如何优化专业设置、落实提质培优、建设专业课程群、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建设性与可行性意见,对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完善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会后,各专业负责人结合与会专家意见和建议,迅速组织老师进行修订完善,高质量完成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学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学科竞赛圆满完成,再获新佳绩。7月2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顺利召开,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三支队伍参赛,分别荣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与国家级优秀奖。
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再长新才干。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于7月-8月组织开展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喜迎新时代”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先后组建了4个校级重点团队和20个院级重点团队,先后赴浙江、兰考、洛阳、平顶山、新乡、安阳等地,组织开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科技调研、文化下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使命担当。
文法学院
稳扎稳打 善作善成

高温天里,文法学院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在高温下释放坚守的正能量,在坚守中彰显职业担当,高标准严要求地稳步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在百廿欢聚中希冀未来,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绘就最美“同心圆”。
一是精耕细作种好责任田。学院从5月底至6月中旬围绕学校120周年校庆,开展了口述校史访谈编纂工作,收集了宝贵的校史资料;策划组织了“庆祝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开展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家论证会4场、制订了文法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开展研究生教材自查、编制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推进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动员和组织申报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准确把握学校总体要求,把规定动作做到位,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纲举目张找准发力点。假期以来学院开展了河南省财政专项项目论证申报、与郑州财经学院合作开展中国工程院项目研究、与大河网合作共建“应急管理研究院”、参加河南省智库十强评选,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积极推动高校智库和学校建设、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立项6项,占全校立项项目数的1/3;获第二届河南省“精创教育杯”河南省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1项。
三是持续发力打好攻坚战。为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的经验,学院师生酷暑之下前往广州市六村开展“社会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暨乡村振兴实践探索”项目调研,通过为期七天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丰富的一手材料,为我省社会工作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案例范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要求,学院与广东华商(郑州)律师事务所签约授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高文(郑州)律师事务所举行了战略合作共建签约仪式,通过开展“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系列访企拓岗行动,多形式进行就业帮扶,多渠道拓宽就业路径,多力量强化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后勤处(后勤发展总公司)
立足实际 服务师生

顶着艳阳烈日、高温酷暑,为给教职工生提供一个洁净、安全、放心的生活、学习环境,暑假期间后勤处全体职工默默奉献在岗位一线。
精雕细琢,美化校园环境。为凸显育人文化氛围,7月份,后勤处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修饰美化,结合植物修养期特点,有层次、逐步对教学楼南侧2万余平方米绿地进行修剪养护,不仅间接提升新植草皮成活率,还能使绿地整体环境碧绿悠然。同时结合夏季植物养护规律,分别对3000余株牡丹、月季及1万余平方米草坪进行施肥,对18万平方米绿篱进行修剪,对校区植被进行全面季节虫病预防性消杀养护。
心系民生,推进管网改造。文化路校区热力、污水管网是教职工一直关注的民生问题,后勤处经过多方调研、数次研判、咨询专业公司,提出科学合理解决方案,利用7月假期,组织维修施工人员,彻底解决热力、污水管网拥堵问题。
安全防范,组织实战演练。为汲取“7·20”暴雨经验教训,强化后勤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安全素质和自救逃生能力,后勤处精心准备,分别于7月21日和8月11日,组织防汛和消防应急演练活动。防汛应急演练通过对物资调配、应急排水抢险、受灾全域消杀、地下停车场挡水板放置等实战演习,高效率、全方位提升后勤人员汛情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消防演练通过疏散演练、消防讲解、灭火演习,提升后勤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确保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冷静、快速处理。
统筹全局,全面组织维修。合理、有序地对文化路校区教工生活区、学院办公楼、图书馆等老旧建筑屋顶进行维修;对桃李园学生公寓损坏路面、学生宿舍卫生间、隐患屋檐进行排查检修;分批次、分步骤对周转房路基开展散水施工,进一步强化楼体安全系数,最大限度保障教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响应学校学科调整号召,保质保量完成1200余间毕业生房间的卫生保洁、设施维修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两校区学生回迁及文化路校区6000余名新生住宿分配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入住。
“颜值”升级,餐厅持续改造。严格按照招标流程,经认真考察比选,两校区又引进4家大型餐饮公司,就餐环境改造正在紧张施工,开学前将面向广大师生,环境更优雅、舒适,菜品更丰富,口感更多样化。
统筹协调,幼儿建设奠基。经郑东新区管委会多次磋商、协调,已完成郑东新区春蕾幼儿园奠基开工建设,下一步将更方便我校教职工子弟学前教育。
(以各单位提供素材时间为序)
策划统筹/邓振营 周红飞 编辑/陈玺 孙慧敏 杨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