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宋安东)4月3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河南服务中心、河南中高汇科技发展中心在郑州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我校马新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小麦生产信息化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世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该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河南省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于松河,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杨学勇,我校副校长康相涛出席会议。
在听取汇报后,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建立了小麦全生育期立体化监测与诊断管理技术、建立了小麦生产过程的交互式可视化技术与应用系统、建立了小麦生产大数据集成应用技术模式。技术先进实用,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提升了中原地区小麦生产精确种植、精确诊断和精确管理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小麦玉米两熟制冬小麦生产信息化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成果评价。
“小麦生产信息化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针对河南省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麦产前资源配置不优,种植方案不精确;小麦产中长势、营养诊断及灾害监测不及时,管理错位;小麦生产效益提升缺乏全程的信息化手段和新技术传播途径单一,缺乏农业主体自我学习平台”等问题,以小麦高产、节本增效为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物模型、3S技术、物联网、虚拟现实、信息服务等),系统开展了产前小麦种植方案优化设计、产中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营养诊断、灾害异常监测,产后实时产量测报与收获、小麦栽培知识智能学习等全过程信息化研究,为河南乃至全国小麦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