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回眸发展路·喜迎党代会】人才培养篇:立德树人 固本创新 培养卓越人才

时间:2018-09-17 10:06:33 来源: 教务处 阅读:

 

  编者按:校第七次党代会将于9月28至30日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面总结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校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组织开展了“回眸发展路·喜迎党代会”活动。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一期:《人才培养篇:立德树人 固本创新 培养卓越人才》。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探索和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2年、2008年连续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优秀等次。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1年获评全国高校就业50强单位。2017年获评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校友会网《2017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榜单上,学校教学质量排名第139位、教师水平排名第141位、毕业生质量排名第130位。

 

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反馈会

 

  一、以培养卓越人才为总目标,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加强管理,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听取教学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教学工作重大事项。2014年以来,校党委会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议题27项,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及其相关工作议题54项,切实发挥了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作用,确保本科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学经费投入逐年递增,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在持续改进文化路校区教学条件基础上,大力加强龙子湖校区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协同创新大厦建设,配套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各项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四平台两体系”(素质教育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个性拓展平台和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分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持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力争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持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育人方面,持续创新和优化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通过设立绍骙实验班,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在实验班内,通过实行灵活学制,配备最优教师,实施导师制,实施全程科研训练,开设创新实验课程,探索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学,变革学生的管理模式等举措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我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是通过“卓越500计划”,大力培养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总结先行先试的“卓越园艺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依托方城、民权试验区,鼓励各学院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卓越500计划”与教育部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接轨。通过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14年,我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积极跟踪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一方面整合传统专业,实施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撤销办学条件不足、报考率低、就业率差、与产业契合度较低的专业,调减与社会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停办与高水平大学不相适应的专科教育,积极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亟需的相关专业;另一方面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对现有专业的优势强化、特色凝练、内涵提升上来。2016年,学校全面停招专科生,2017年,停招7个专业(方向),新招3个专业(方向), 2018年,学校停招13个专业(方向),新招6个专业,恢复招生专业2个,基本实现河南省一本招生全覆盖。

  目前,我校拥有农学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18个省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等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等11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等8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特色专业为引领的完整专业体系。

  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理念提升和教学模式改革,推进MOOC课程建设,整合利用校内外、国内外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自2017年起,每年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20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培养和自主发展需求,我校建有33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获批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按照教育厅要求我校于2018年5月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农林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通过在联盟内开展校际间课程共建共享共用,加快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校拥有兽医寄生虫学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等18门河南省精品课程;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等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园林植物昆虫学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部级48部。

  五、以双创能力为引领,持续构筑多元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持续强化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了以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基地为主体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建有郑州科教园区、原阳科教园区、许昌教学试验场、扶沟蔬菜研究院等11个校内基地,以及北京联创种业、河南中鹤集团、固始三高集团等248个校外基地,其中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区2个。各类实践基地覆盖所有学科和专业,有效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空间,为强化实践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将各类专业竞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练兵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世界武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等各类专业比赛中,与国内顶尖高校大学生同台竞技,取得国家级奖励81项、省级奖励34项优异成绩。其中一个学生团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两名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学校设立每年各100万元的创新基金和创业基金;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五年累计申报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63项;2002年,我校率先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0年创建了河南省唯一的创业学院。2014年,我校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批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单位。

  六、以全员参与为抓手,持续筑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制定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规章制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实施。依托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依靠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大学生信息员校院两级三支队伍,形成了“3543”(即“三会、五查、四评、三激励”)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着力建设并充分利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拓宽信息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并给予及时处理、反馈和总结,为学校教学工作调节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建立了以质量标准体系为牵引、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覆盖所有教学环节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供稿:教务处  代 莉 宛新生 胡选振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