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基层工作巡礼】农学院: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时间:2018-09-19 10:02:31 来源: 农学院 阅读:

 

  编者按:校第七次党代会将于9月28至30日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面展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彰显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校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组织开展了“基层工作巡礼”活动。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二期:《农学院: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农学院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师生面貌呈现新气象,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着力增强组织新活力,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党委深入开展“四个一”特色党员教育品牌,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分类管理、目标管理、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党员教育管理新体制。坚持院领导班子定期开展 “六联系”活动;定期开展“三服务”活动;定期开展“三关爱”活动,“三个定期”更加紧密了党委和群众的联系。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用志愿服务充实和推动党建工作。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三类群体,实现六个结合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结合农学专业特色,在每年三夏季节,各党支部和党员积极行动,把党课搬到了田间地头,为河南省粮食保产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着力价值引领,思想政治主旋律更加高扬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帮助全院师生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学而知、学而信、学而行。引导师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为党旗增辉,向母校献礼”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爱在七一”、“一二九”青春诗会等活动深入开展,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批青年政治骨干成长起来。

  三、着力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效果明显

  学院党委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办了一本招收拔尖创新人才本硕连读“绍骙实验班”;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农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李潮海为带头人的“作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我校零的突破;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第六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耕作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分别荣获河南省精品课程。李潮海教授主持的《专业与学科互动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王灵光同学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并当选“2011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同时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温振扎根基层,致力乡村振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河南省十杰创业之星”。多方丰富育人载体,“弘农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创新“一会、一堂、一节”(一会,即弘农梦想——“教授导航”报告会;一堂,即弘农实践——“田野大讲堂”;一节,即弘农文化——校园“弘农文化节”)活动载体,强化大学生的“学农、爱农、弘农、惠农”意识,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学生“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脱贫”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团中央表彰,9支团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启动“农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银一铜,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突破。

  四、着力人才强院,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引进和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借助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又成功引进由国家杰青领衔的高水平团队1个,引进王道文“杰青”、矫永庆“优青”和杨建平、苟明月、郑旭、王桂凤、殷贵鸿等第四层次人才,青年英才和优秀博士毕业生队伍也进一步壮大。

 1_2649882071

郭天财教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进一步加强已有人才的培养。李潮海教授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作物学组)成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汤继华教授成功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被评为“感动中原”人物;汤继华、赵全志、康国章、陈锋教授先后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郭天财、尹钧、陈彦惠、汤继华教授入选中原学者;李玉玲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郭天财、崔党群教授被聘为省政府参事;高致明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永华、王群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殷冬梅、陈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尹钧、李潮海、汤继华、陈彦惠、赵全志、康国章、殷冬梅、陈锋、苟明月先后被聘为河南省特聘教授;李玉玲、陈锋、殷冬梅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许海霞、陈锋、张静、张丹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7人受聘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桂凤、陈锋、康国章、库丽霞分别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青年;李玉玲、吴刘记、张丹、康国章、冯伟获河南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孙红正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尹钧教授领衔的“小麦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先后通过获批和验收;郭天财教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膺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汤继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郭天财、殷冬梅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高致明、吴刘记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冯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和第四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殷冬梅、陈彦惠被评为第二届河南省杰出专业人才;林同保荣获第九批“河南省优秀专家”和“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荣誉称号;吴刘记分别荣获第15届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第二十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陈锋、吴刘记获得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李连珍副教授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技能标兵”称号;汤继华、李潮海分别评为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五、着力内涵发展,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显著突破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作物学学科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学科;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南部夏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水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成功获批;海南南繁基地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举办了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研讨会、中国耕作学制度分会、全国暑期夏令营、作物学会、四届黄河论坛、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六、着力顶天立地,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各1项;李潮海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尹钧教授主持的“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彦惠教授主持的“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赵全志教授主持完成的“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国家审定玉米新品种1个(豫单606)、花生新品种1个(农大花103);通过省级审定玉米新品种6个、小麦新品种2个、水稻品种Y、两优886 棉花新品种1个;发表SCI论文700多篇,论文质量明显提升,为我校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坚持以主动服务国家、地方粮食生产为主线,围绕农业部、财政部重大农技项目和“河南省粮食增产行动计划、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粮食科技增产行动计划等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参加“一田三区”建设,创造了小麦平均亩产821.7公斤(2014)、杂交水稻千亩连片平均亩产902公斤(2015)的全国高产记录和玉米平均亩产1013公斤的高产典型(2014),助推河南粮食实现“十二连增”,郭天财、崔党群、陈彦惠先后荣获全国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誉称号;汤继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李潮海、陈彦惠和赵全志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人物;李玉玲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七、着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组织举办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高等论坛

学院组织举办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高等论坛

  

  先后与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高峰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了作物学全国博士论坛和暑期学校。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11名本科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到国外进行了短期学习,8名研究生到国内外联合培养。通过强化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八、着力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从严治党扎实推进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及限时承诺办结制,推动班子成员和学院中层干部、全体全员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锤炼,以党风、政风高质量推进了院风、学风的不断好转,学院继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之后,2014年以农学院作为建设主体和责任主体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又获此殊荣,2次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次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供稿:农学院 吴旭静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