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第七次党代会将于9月28至30日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面总结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校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组织开展了“回眸发展路·喜迎党代会”活动。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八期:《国有资产篇:发出时代最强音 真抓实干促发展》。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是学校国有资产工作高歌猛进、日新月异的八年,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的八年。国有资产管理处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学校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制度创新”战略,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强效能、提服务”为抓手,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使命,以“共创永续发展”为己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开拓创新中不断调整、发展和壮大,圆满完成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一、找准工作站位,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高度”
八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处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及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党中央和省委相关政策,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找准工作站位,厘清工作思路,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以政治信仰指引国资管理新思维,以政治眼光提升国资管理新视野,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学校关于国资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
着眼全局谋发展。将国资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全面建设大局中去考量、去谋划。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综合改革方案,出台国资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配套举措,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人事改革、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保驾护航”,资源配置“指挥棒”效应初步显现。
紧盯职责敢担当。深入基层和一线,大兴调研之风,先后开展实地调研百余次,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真正将广大师生的向往与诉求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立足部门职能,细化岗位职责,不断强化责任担当。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敢于直面,不推诿、不回避,果断“亮剑”,动真碰硬,迎难而上。
二、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八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始终紧跟形势发展,对标上级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制度落实为抓手,建立健全国资管理的“四梁八柱”,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狠抓制度体系建设。从理顺制度体系着手,紧密结合学校管理实际,认真梳理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等各个工作环节的规章制度,通过“废、改、立”加强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出台了《河南农业大学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农业大学门面房租赁管理办法》、《河南农业大学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管理办法(试行)》、《河南农业大学工程建设项目业主代表库建设使用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委托代理机构备选库建设使用方案》、《关于调整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覆盖国资管理全类型、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为不断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狠抓生命周期监管。努力从国有资产 “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从采购源头抓起,规范资源采购标准,把好资产“入口”关;明确资产调配的原则,加强资产生命过程管理;从资产核销严起,细化物资处置措施,收紧资产“出口”关,下好资产“采购、入账、使用、处置”四盘棋,增强资产监管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举办“资产清查和政府采购”专项培训会
狠抓监督执纪问责。将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外化于规章管理制度,内化为心理行动自觉,切实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从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入手,狠抓执纪落地、问责见效,浓厚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资产管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三、对标发展需求,不断细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精度”
主动对标学校战略发展和资源保障需求,牢固树立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管,进一步拓展增量、调节余量、盘活存量,细化国有资产管理精度,激发国有资产管理潜能。
坚持资产核查常态化,家底帐目“清清楚楚”。通过深入开展国有资产大清查工作,建立起一年一度的固定资产核查机制,对资产总量、新增、盘盈盘亏、报废等情况进行盘点,检查和抽盘实物。2011年以来,新增入账资产总条数52455条,总数量581583台件,总金额75744.18万元;处置报废资产18批次,总价值6337.85万元,处置收入59.1万元,全部上缴学校财务处;截止到目前我校固定资产总条数150643条,总数量2984473台件,总金额135490.45万元,做到了不少一条、不差一件、不漏一台、不错一元,帐物相符、准确无误。
坚持招标采购规范化,流程结果“明明白白”。2011年以来,共申报省级政府采购计划1747批次,采购金额合计达81081.38万元,其中完成公开招标240批次,竞谈45批次,网上商城1252批次,公开询价144批次,单一来源22批次;校内集中采购48批次,共计1544.98万元;校内分散采购51批次,共计812.16万元。坚持“有疑不开标、有惑不采购”的标准要求, 做到了“采购有监管、开标有监督”。2017年以来,积极推动学校政府采购项目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交易平台交易工作,真正实现了上级部门提出的“应进必进”的标准要求。

省管高校和医院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专项督导组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坚持大型仪器管理制度化,设备运转“安安稳稳”。2011年以来,始终坚持制度先行、机制为要,不断修订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技术培训和实验室有毒害废弃物管理制度机制,为学校相关学院、学科近千个项目提供分析测试服务,检测样品百余万个;对社会提供检测服务千余项;协办、参与新设备、新技术人员培训、各类讲座近100场;开设本科、研究生《仪器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服务保障学生3000余人;集中无害化处理各类实验废弃物5000余公斤,做到了管理有序、程序规范、运转安全。
坚持重点工作严格化,新校区建设“规规矩矩”。紧密结合新校区工程建设实际,在认真贯彻执行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制定廉洁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招投标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理清电子招标流程,积极适应招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主动作为,从招标立项、资质业绩要求、招标基础材料提供、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审定、合同管理等重点环节入手,积极探索研究解决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难”、“招标慢”等矛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新校区工程建设各项招标工作任务。2011年1月以来,组织了180余次的招投标考察工作,完成公开招标项目150余项,校内邀请招标或比选项目110余项,累计签订施工类、设备类、设计类、监理类、服务类合同近700份,合同金额约17亿元。
四、坚持效益导向,不断增强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效度”
2011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的管理思路,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精准管理集约高效。实施年度采购备案制度,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在年初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向国有资产管理处登记备案,不断前移国有资产管理关口,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信息集成优质增效。2016年,国资处引入了房产租赁管理软件系统,变过去的人工化为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转变门面房租赁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为目前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房屋租赁部的财务全部并入到学校财务处,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门面房的日常租赁管理,不断提高门面房租赁价格和租金收益,不断推进门面房租赁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2017年的房屋租赁费总收入为 1158.2万元,比2016年同比增加26.1%,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压督导安全高效。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职能使命任务不断延伸拓展,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流程逐步细化,始终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立在前,把全面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优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挺在前,把高标准严要求、服务学校建设、保障学校发展的理念树在前,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建设美丽优越的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氛围,为学校长远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茫茫黑夜紫微妍,八载年华一瞬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无旁贷,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国有资产管理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在校党委、领导的坚强领导下,紧跟学校改革发展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模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护航。
供稿:国有资产管理处 蔡斌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