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基层工作巡礼】植物保护学院: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学院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09-22 09:19:40 来源: 超级管理员 阅读:

 

  编者按:校第七次党代会将于9月28至30日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面展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彰显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校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组织开展了“基层工作巡礼”活动。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六期:《植物保护学院: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学院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0年以来,植物保护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和依靠全院教职工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学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院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校党委部署,每年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观看录像等形式组织学习,引导全体教职工生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安排和部署上来,把大家的干劲凝聚到学校的发展上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学院建立和完善了院党委中心组、教工、学生和党员学习交流制度。

 

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暨南水北调精神培训班

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暨南水北调精神培训班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2年和2016年分别两次召开了学院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了学院党委和党支部换届工作。近年来结合我院实际完善了《植物保护学院党支部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举办了4期党支部书记学习班,开展了近30次特色党日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实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在全校创新开展了党员转正答辩制度,重视党建工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学院成功申报并完成校党建研究和创新项目5项,1项获河南省思想政治优秀成果,2项获校党建优秀成果奖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品牌。学院先后被授予文明标兵学院、先进学院党委、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校党委的要求,院党委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制度建设打基础,监督体系作保障,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学院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制度,认真执行集体决策制度、“三重一大”制度、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学院修订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每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对照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规章制度,遵守廉洁自律规定。

 

学院党委被授予“全省学院党委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党委被授予“全省学院党委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真抓实干,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

  (一)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先后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单位引进33名高层次人才,其中3人被聘为校级特聘教授(赵新成、王合中、丁胜利)。目前学院省级和校级特聘教授已达到7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50人,占专职教师的94.3%,位居学校前列。同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研究员、朱有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研究员作为我校兼职教授,使我院双聘院士达到6人,进一步加强了学院的师资队伍。

  安世恒教授、吴少英副教授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张猛教授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王红卫教授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安世恒、汤清波、施艳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多位教师先后获得省、市、校级各类奖励。

  (二)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获得较大进展

  2018年,我院植物保护一级博士点获得国务院审批,更进一步激发了植保人的奋斗热情。植物保护学科顺利通过第七批、第八批重点学科验收,获得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立项;学院多位教师进入“河南省粮食作物”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单位再次获得批准,并增加了除草剂和植调剂项目;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河南省害虫生物防治工程中心获得立项建设。此外,我们还建设了吴孔明院士工作室、农业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中心、化学生态研究所、菌物研究所、农药研究所等一批校级和院级科研平台。

  (三)科研项目申报实现重大突破

  8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人均资助数量名列学校各学院前茅;在学校主持的3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我院独占2项。目前学院还主持和参加3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及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横向联合项目也有较大的突破,近年来承担了800多项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520多篇,其中SCI论文160篇,最高影响因子突破9.0;有4项成果通过省级成果鉴定,两项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2018年本科全部实现河南一本招生,在校本科生达到1400多人;学院坚持开展“绿计划”专业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015年首次招收制药工程专业本硕连读的“绍骙实验班”已经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多层次办学格局。近10年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举办“绿计划”专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

举办“绿计划”专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

学院考研录取率一览表

学院考研录取率一览表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核心课程和实验室建设,《园林植物昆虫学》入选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昆虫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共享课。尹新明教授主持的《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郭线茹教授主编的《烟草昆虫学》和蒋士君副教授主编的《烟草病理学》两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获得2012年度核心课程组织优秀奖一等奖,2013年度教学改革创新综合奖一等奖,2014年度教学改革创新综合奖二等奖和核心课程组织优秀奖二等奖,2017年度荣获考务一等奖,2013年植物保护专业获批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五)学生工作稳步推进

  以党旗引航工程为载体,开展学生年级层次教育,努力提升我院的学生工作水平。开展学生干部党员绩效考核、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和学生干部培训,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在“第一课堂”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搭建基础文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四个“第二课堂”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晚归检查和节假日返校签到制度,全面启动学生网格化管理,夯实学生安全保障。我院先后被评为校“社会实践创新单位”、“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六)服务农业生产成绩突出

  学院有10多名教师担任“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省级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圆满完成了服务任务;20多人次参加省电视台、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专家讲座和专家热线服务。程绎南副教授作为河南省博士服务团挂职漯河农科院副院长,受到多方好评。学院与河南省植保植检站联合举办了多期“农作物病虫害识别诊断和预测预报技术”培训班,与河南省森防站合作举办两期森林病虫害培训班,培训基层植保和森保技术人员400多人。学院专家教授参与培训各级各类基层农技人员、农资经销商、专业合作社管理者和种植大户近万人次,并经常在一线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咨询服务活动,累计受益农技人员和群众数千人次。同时,承担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项目400多项,服务农药企业120余家。

  三、凝心聚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学院事业发展高质量

  在喜迎校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植物保护学院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为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二是要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学院三年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四个回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学院事业发展的高质量,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作出植保学院积极的贡献。

 

供稿:植物保护学院 王宏立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