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第七次党代会将于9月28至30日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面总结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到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校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组织开展了“回眸发展路·喜迎党代会”活动。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十五期:《研究生教育篇:深化改革 强化质量 努力开创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 》。
近年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提升生源质量为突破口,探索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和提升。
一、学位授权点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河南省需求,面向科学前沿,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和类型结构,进一步拓宽了学位授权范围。一是积极开展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2011年新增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生态学、风景园林学、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农业硕士种业和设施农业2个领域;2014年新增翻译硕士和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新增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畜牧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除水产和草学外,基本实现农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全覆盖。二是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出台《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主动撤销了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草学3个一级学科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2个领域,自主增列化学、城乡规划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硕士、工程硕士(动力工程领域)、会计硕士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类别。目前,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

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结构

在校硕士研究生比例结构
二、研究生招生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建立了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研究生选拔制度,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提升。八年共招生博士研究生45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9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33人。目前,学校在校博士研究生332名、硕士研究生2770名,分别为2010年的3.1倍和1.8倍。一是不断探索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2014年率先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初步建立了以突出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新机制。二是拓宽招生渠道,吸引优质生源。通过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设置新生优秀生源奖学金,建立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直读等多元化招生选拔机制等措施,生源质量逐步提升。三是优化硕士研究生类型结构,扩大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招生占比由2010年的36%扩大到2018年的60%。

历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
三、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格局逐渐形成
学校根据研究生成长特点,完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极做好分类培养工作。一是统筹考虑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点,改变硕士课程本科化、专硕课程学硕化倾向,确保课程体系的层级性和区分度。二是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施国内外联合培养,先后选拔30余名研究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加强研究生优质课程和培养基地建设,获批作物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和林学4个“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获批《高级生物化学》等6门“河南省优质课程”。三是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从2018级开始,延长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主动适应需求;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培育建设,获批1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获批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2个“河南省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农业工程、烟草工程2个“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四、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确立
学校注重宏观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质量保障落实到各个培养环节。一是严把出口关,逐年增加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比例,到2016年实现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全覆盖。二是出台《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成立了23个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组织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和开展质量评价等。三是突出办学特色,建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机制,出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实施细则》,引导各学位授权点实现以评促建、内涵发展。2018年,学校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八年来,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篇、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1篇。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97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0.032。
五、研究生教育管理日臻成熟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服务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核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全过程。一是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创新研究生入学始业教育模式,构建了校院两级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学习引导、文明修身指导“三模块”教育课程体系。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授宣讲团,至今队伍扩大到15个学院55名教授,将科学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率先在全省开展研究生廉洁文化教育活动,五年来,“研究生廉洁文化月”开展系列活动100余项,营造了倡廉洁、讲诚信、正学风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研究生学术文化品牌,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构建了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年会、格致学术讲堂、明德人文讲堂、励耕论坛、艺苑赛坛等“一节一会两堂两坛”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文化平台,开阔了视野,激发科研创新思维。建立了“一网一博一信一群”研究生宣传阵地,及时发声,弘扬主旋律。推进农科研究生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依托学校“百名教授、千名学生粮食生产科教服务行动”、“科技小院”等平台,每年组织百余名研究生积极投入到服务河南粮食丰产、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活动中。2017年我校被评为“出彩中原 教育脱贫攻坚革命老区行”博士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三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研究生成才环境不断优化。出台《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构建了注重奖优的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注重公平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注重酬劳的“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注重关怀的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青年五四奖章”,40余人获得国家级各类竞赛奖励,300余人获得省级以上各项荣誉。

2018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暨始业教育

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8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
展望未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立足内涵发展,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好研究生教育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供稿:研究生院 李红娟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