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8到2018,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卓著,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网推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专题,邀请1978年出生的教师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示大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每个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今天,本专题推出第五期:《赵秋艳:春风一吹,四十年的约会》。
改革的春风一吹,我的家乡灵宝就开始大力地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苹果,很快我们家在村里就成为了前几个“万元户”之一,村子里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借着这强劲的春风努力发展经济,而我同村里许多新冒出的苹果树苗一样,沐浴在春风中,茁壮地成长着。
我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的巨大变化。
我的出生恰逢高考恢复的浪潮,但也没想到将来我自己会和高等教育事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是95年参加的高考,在高考之前,我对它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每天想的就是学习,希望能学有所成,帮父母多做一些事情,看着每天都很劳累的父母,不想辜负他们的期望。那时社会上流行的是小升专,毕业包分配,有稳定的工作就有铁饭碗了。但是改革就意味着变动,小升专的形势慢慢变差,大部分学校的生源也趋于饱和。我的成绩自小就保持在全校前几,所以我认为考上大学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看着父母的辛勤劳作,想着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城市定居,把父母也接过来享福,这对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疑是一种回报。

1994年,就读于灵宝第一高级中学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度过的,母校是华南理工大学,同许多南方院校一样,学费与一般免费师范中专有很大差距,当时我本科阶段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是5500元左右。在当时,学费成为许多人选择院校的参考指标,但我并不是奔着这样的院校报考的。北方当时的消息很闭塞,认为好的大学就是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我的报考之路是在询问本校被华工录取的师兄,咨询在教育局工作的舅舅之后,权衡利弊后才决定下来的。现在,大部分人选择院校已经能够充分地考虑自己的喜好,学费已经不是选择院校的必要因素了。现在我还深刻地记得:第一年上学时,父亲陪我从三门峡坐了33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广州,当时还托了很多关系才买到卧铺票,路途之遥远和艰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的发展,现在从郑州到广州在乘坐高铁的情况下仅需7小时便能到达。

1999年,本科刚刚毕业
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巨大差异。广州是一个对外开放度很高的城市,当时的大街就有很多天桥了,97年地铁已开始运营,我们的校园里开始出现大量的外教和留学生。我的母校是华南地区的网络中心,是最早向中国教育部提出建立中国教育科学计算机网的36个学校之一,因此在94年,华工就成为了华南地区的网络中心,我也就很幸运地的成为最先享受到互联网普及成果的中国第一批网民之一。还记得98年我们身边就慢慢的出现了大量电脑,99年我读研时,宿舍就已经每人专享一个端口、人手一台电脑了,互联网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利用学校购买的外网查看文献、查资料、写论文,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与眼界。还记得刚开始来农大工作时学校是没有外网资源的,随着农大地不断发展,图书馆中文和外文资源库不断地扩大,现在学校在网络资源这方面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
转眼间就到了新的世纪,我选择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回到河南,来到农大工作。当时本科研究生同学中有百分之八十都选择留在广州,促使我做出这一与众不同决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在学习和深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在本科研究生从事科研的道路上我受到了导师的亲自指导和熏陶,这更让我体会到了科研和教学的魅力。我从小的学习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正确的验证,慢慢地我产生了很大的科研和教学兴趣。其次,研究生阶段有一个项目对我触动很大,在南阳有一家香港企业李锦记的原料代工厂,他们为了研制一种辣椒酱特地从河南到华南理工来找我的导师咨询,当时的项目金额是38万元左右,当时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相对而言难度不太大的项目,这让我开始思考河南地区食品研究的状况,也认识到南方一些先进的东西是被北方所认可的,我认为我可以把南方的一些成果和经验带回去为北方的食品研究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2年,到河南农业大学参加工作
我是做食品研究的,平时最关注人民的衣食住行。“吃得更好了,穿的更美了,住的更舒适了,出行更便利了”,是我对改革开放最深刻的感受。小时候是有啥吃啥,现在是吃啥有啥。小时候粮票限制了人们对于食物的想象力,那个时候想的只是能吃饱,有的吃就不错了,在过节和特别的日子里,幸福的回忆是三精水(糖精、香精、色素)和5分钱的冰棍,尽管成分和营养都很简单,但在当时却是我的快乐来源。现在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太多了,吃什么倒成为了一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食品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小时候,过年评价馒头就是看谁家的馒头蒸的白,现在,更多的趋势是追求富含膳食纤维的全麦制品,之前吃的精细,现在吃的营养健康。食品行业的发展是与制造能力、科技水平和人们的现实需求紧密关联的,这正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成果。
时代在发展,河南农业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体现在我身边的许多点滴中,我看见了食品学院的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我了解到蛋白质检测等试验器材的仪器化,精密化,我知道有更多的学子从农大走向更大的舞台。随着许昌校区、龙子湖校区的火热建设,农大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被引进,硬件设施更新带来了更舒适的科研教学环境,人才队伍的完善建设带来了更多元的科研思维碰撞。

2018年,外出游玩
作为食品人,作为农大人,作为改革开放建设的弄潮儿,在这阵春风中,在这场长达四十年的约会里,我没有失约,将自己的梦,与食品行业相融合,与农大的发展道路接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我很欣慰,没有辜负这一阵春风,有了这场四十年的约会。
人物简介:
赵秋艳,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02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现任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化学系副主任。曾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采访:李 赛 张晗玮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