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邰付菊:中国的崛起就像是一个神话

时间:2018-12-10 15:20:55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8到2018,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卓著,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网推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专题,邀请1978年出生的教师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示大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每个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今天,本专题推出第九期:《邰付菊:中国的崛起就像是一个神话》。

 

  1978年的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生的。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人民的生活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中国的崛起就像是一个神话,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旧貌换新颜


  1978年之前,家里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我妈妈说,那个时候家里经常饿肚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开始了,首先是在农村展开,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分田到户,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点,对普通百姓而言,当时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吃饱饭了。
  小时候家里还在用煤油灯,灯上会带一个用来提亮度的灯罩。但为了省油,我们经常把它的亮度调得很小。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每到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们做新衣服,棉衣棉裤棉鞋,从头到脚换一身新的。为什么记这么清呢?因为当时太渴望一件新衣服了,平时真的很少有新衣服穿。当时有一句话很流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话是对进入电气化时代的一个抽象的概略,但这句话真的会实现在当时可是想象不出来的。到了80年代后期,家里用上电了,但是供电明显不足。那时家里没什么大型电器,只有电灯泡,但还是经常跳闸,现在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又过几年,村里好多家庭有了手电筒、录音机、电熨斗、收音机等这些电器。
  90年代时有一首歌特别火,是《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当时大街小巷都在唱。我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得非常明显,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情,大家也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和称颂。1997 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香港回归了。我当时还在上学,那时班里面没有电视,只能听广播。我记得老师很早就通知大家要广播啦,然后大家就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竖着耳朵听。我当时特别激动,虽然没有通过电视看到现场直播,但是也听到了整个过程,算是香港回归的一个见证人了,真的特别高兴!
  

大学时的照片

大学时的照片

 

    上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电脑,是那种台式电脑。记得当时学校开设了微机课,单单开机这一项操作我们就学了整整一节课。看现在,开机关机多简单,按一个键就可以,只要看一眼就能学会。我读研究生的时候,201电话出现了,现在我家里还有好厚一摞电话卡。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这段时间里,我能明显感觉到社会的发展加快了。我毕业时已经有自己的手机了,当然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牌子的,很厚、很重。再看看现在的智能手机,不管是外观还是手机性能,变化多么明显。我觉得从这些电子产品的变化就能窥探出时代的变迁,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非常明显的发展。
  我真的觉得,中国的崛起就像一个神话。改革开放前,大家是真的穷,仅仅40年后,什么都有了,并且很多发展都超乎我的想象。比如,我老家,硬化路面早已实现了户户通,村里竟然还装了路灯,每天能亮到12点,并且有了垃圾中转站,这些变化让我觉得意外的同时又很欣慰。
  咱们的国家和政府是真的一直在惦记着老百姓。我父母就说,政府一旦富了一点,总是想着回馈老百姓。就拿这个医保来说,我爸爸2012年住院,花了20多万,报销了11万多。我爸爸出院时感慨“生在这个时代真好啊,老农民看病还给报销啦!”多朴实的一句话。不要觉得政府回馈得少,咱中国大多数都是农民,国家能惠及到每个人多不容易啊。
                         

科研实力突飞猛进  

   

  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也使学校有了巨大的发展。

    2007年,我来到了河南农业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开始了新征程。在我工作的这些年,学校的发展变化是很明显的,尤其是近几年,学校科研实力的突飞猛进。2012年以前,学校能发一篇SCI IF2的文章就很不错了,这两年学校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对比而言,学校学术水平真的进步非常大。2013年,学校的小麦玉米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这是一件大事,是国家对咱们学校科研实力的极大肯定,也为学校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2014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作为省属院校,农大真的是一炮打响。

              

科研团队合影(左二为邰付菊教授)

科研团队合影(左二为邰付菊副教授)

 

    学院的发展变化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院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共平台,引进了许多设备。举个例子,我以前做实验需要使用激光共聚焦,当时我们院没有这个设备,我必须去外地。现在就好了,院里有了这些设备,许多实验都可以在本校做了,这点很好。并且学院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设立了创新人才项目,也非常注重年轻工作者科研经费的申请。
  这些细微的改变极大提高了教职工们的科研积极性,更给了农大人冲击一流的信心。

 

指导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

 

    学校发展了,我们对学生的期望也高了。我希望青年大学生对未来要有足够的思考,不断明晰个人认识,要有明确的追求。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也给个人带来了无穷多的机遇,但这些机遇往往都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在飞速向前,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那就不会有远见,更不会有才干;你不努力,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抛弃。习总书记说得好,我们要不忘初心,努力实现中国梦。中国的未来不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吗?所以我想对青年大学生说,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物质生活空前丰富,你们是幸福的。时代给了你们机遇,也给了你们挑战,我希望你们能够认清未来,踏踏实实的去奋斗、去努力。
  总而言之,我真的觉得,中国的崛起,就像是一个神话。改革开放改变的是中国的方方面面,它的积极作用是举世公认的。时代给了我们机遇,也给了我们挑战,我们要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光明且美好的。

  

  人物简介:

  邰付菊,女,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玉米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10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 论文10余篇,分别发表在Plant Mol Biol,Proteomics, Gene等SCI 杂志上。5篇科研论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采访:王文玉 陈 哲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