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王志强:昔日穷山沟 今朝富裕村

时间:2018-12-19 11:32:48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8到2018,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卓著,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网推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专题,邀请1978年出生的教师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示大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每个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今天,本专题推出第十四期:《王志强:昔日穷山沟 今朝富裕村》。

  

  全村仅有5户人家、20多人口,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连绵高山脚下,村前是山谷村后是山坡,夜幕降临后还可以经常听到野狼对叫,这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我的家乡的模样。

 

童年时期与家人合影

童年时期与家人合影

 

  1978年8月,我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张村乡平岭大队大里沟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自然村。山里没有水源,家里的饮用水都要靠旱井雨季蓄水,遇到干旱年份,大家都要走几公里山路去挑水或等县水利局的送水车送水。
  这里没有工业、没有商业,一切以农业为生。那时候,人们种地非常辛苦,没有优良的种子,土壤瘠薄;没有化肥,只能靠粪便等农家肥做肥料。水源不通,只能靠天吃饭,农业灌溉条件极差,田地里经常都是半干旱状态。耕地、播种、收获时,山沟里稍平整点儿的田地还可以使用畜力,但山坡山顶完全要靠人力。即便农业生产如此辛苦,但粮食产量仍然非常低。这里,人们除了农业没有其他固定收入。因为村庄四面环山,农闲时节和我爸差不多年龄的男劳力们都会去山上开采石头,然后卖给山外人做建筑材料赚钱成为一项收入。除此之外,还有夏天上山采槐子晒干、抓蝎子,秋天把自家柿子拉到城里去卖等等。每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收入却非常微薄,仅够补贴家用。

 

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


  从我记事起,平常穿的最多的就是补丁衣服,家里经常吃的是玉米面、野菜或窝窝头,夏天还能吃些自己种的菜,冬天只能吃菜干。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有限的白面馒头和肉。
  小时候村里没有电,一直到我10岁的时候才通了电,通电也仅限于照明。后来邻居家有孩子在城里务工,才买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只有两个台,其余都是雪花,那时候村里的人大部分都还在听收音机。

 

攻读硕士期间解说实验

攻读硕士期间开展实验

 

  那时候,我们整个村大队只有一个学校,学校教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但全校只有2名老师,10多名学生。在上高中之前,我一直在这个学校,每天上学往返都要走4公里多的山路。
  后来,村里的邻居为了生计或为了下一代,都纷纷开始搬出大山。我高一的时候,父母也因为我的学业和未来,把我们家搬到了离县城不远的乡镇。搬家以后,我开始到县城上学,每年只能回老家几次,但我仍亲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国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在我的家乡,政府投资修建了穿山引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的吃水困难,特别是农业灌溉有了保障。其次,国家的农业生产、农资技术等不断地进步,优良品种、高效化肥、播种耕地收获等农业机械已经逐渐普及,家乡的粮食产量从以往的几百斤到上千斤,有了很大提高,老乡们已经完全衣食无忧。2005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加上农业补贴,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开展科研实验

开展科研实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村里面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府投资修路架桥,修建信号塔实现宽带到家、手机信号全覆盖,在山里也可以高速上网,可以微信支付了。政府还扶持村民集体开展柿子、山楂、花椒等特色山货种植,也有果树下散养鸡等种养结合,还有企业投资蘑菇等大型特色种植业,有些老乡可以像工人一样去企业上班。我们村也依托山里优势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有村民搞农家乐、有村民搞特色游玩项目。村民富了、生活好了,大家都开始盖新房买新车,许多搬出村庄的村民也纷纷回迁,包括我们家也准备翻新、装修一下老房子。

 

向专家介绍科研项目实施情况

向专家介绍科研项目实施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收入和幸福感都有了极大地提高,我深深体会到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我的家乡的变化,我们一家的变化,不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吗?
  我认为家乡的这些变化,一是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二是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三是靠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相信改革开放只要脚踏实地地干下去,我的家乡一定会更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繁荣富强。

 

 

  个人简介:

  王志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作物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农学系系主任、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实施先进个人、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农业大学科教服务三农先进个人、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院优秀班主任、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采访:唐广辉 韩慧蕾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