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8到2018,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卓著,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网推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专题,邀请1978年出生的教师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展示大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每个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今天,本专题推出第二十一期:《卜彦丽:春风又绿华夏地,中华此时国富强》。
四十年过去了,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华夏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国富民强”这四个字是我对改革开放最深的感触,如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

1998年,大学期间留影
小时候,我们一家六口,生产用地六亩。每年播种和收割季节,全家老小都到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大多劳动环节都是手工,收麦子用的是镰刀,收玉米用的是砍刀,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那时电还没在农村普及,晚上有没有电都是不确定的,更不用说看电视来消遣了,一个村有一台黑白电视就算好的了。随着改革开放,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现代化,各种各样的生产机器应运而生,人们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在不断追求着。如今村里组建了乡村表演队,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直夸社会主义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的老百姓也可以潇洒地说出这句话了,他们甚至还去自驾游呢!

2018年,校园留影
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想想当初还是孩子的我,接受的是什么教育,拥有的是什么童年,和现在的孩子还真是没法比。他们喝着酸奶玩手机,我们顶着太阳干农活;他们忙着做作业上各种补习班,我们在大街上玩游戏。差距很大,足以看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2008年是我来到农大就职的第一年,那时我和爱人挤在20多平的教师公寓里,每次老家来人,住宿都很窘迫;孩子出生以后,有了一个50多平的小家,住宿宽裕了,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住。那时已经很满足,觉得日子很幸福,不曾想,不久后农大给了我们更大的房子,更幸福的生活。作为农大的一名普通职工,我深切体会到,我们农大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带领着广大教职工生奔向幸福的生活。
我是教艺术的,记得初来农大时,体育学院刚成立了体育艺术系,第一届招收了20多个学生,生源多样不专一。那时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大家还都在学习、探索的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班级规模从最初的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直至今天的三个班;生源从多样化逐步走向专业化,招生范围从本省发展到外省,教师队伍逐渐扩大、专项技能不断丰富、学科建设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体育艺术人才。现在,我正在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加简单、快乐地去学习,让国家好的政策真正受惠于学生。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改革开放还未结束,我仍需努力!
人物简介:
卜彦丽,体育学院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曾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河南农业大学“精神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采访:刘毛毛 张倩雨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