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师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渠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感悟。今天刊出专题报道第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
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河南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以牵头组建的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全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样板,为支撑河南粮食十五连丰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不竭动力。深入推进“百名教授千名学生”科教服务行动,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三区”科技人才培训,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参与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和样板,努力提出乡村振兴的“农大方案”,为我省乡村振兴方案制定和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今后,学校将继续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作为研究和服务的重中之重,努力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学者、林学院教授范国强: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坚持绿色发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生态宜居的关系,决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习总书记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讲话为以后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农学院教授郭天财: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给河南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8日晚,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农学院教授、知名小麦专家郭天财在家里收看央视《新闻联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在尉氏县张市镇的高标准粮田里,郭天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河南粮食生产情况。“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郭天财说,“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再次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5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去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1300亿斤,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7%。
郭天财说,我们要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让农业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中原粮仓”“国人厨房”的地位,让大家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让农业更绿色,让食品更健康,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
通过手机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团的讲话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真是的备受鼓舞。处在河南这样一个‘三农’主战场,农业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同时也满怀信心,斗志昂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讲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始终记得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和期望,下定搞好农业科研的决心,树立搞好农业科研的信心;就是要立足本职,踏实工作,既仰望星空,敢于创新,积极抢占科研前沿阵地,着力培养前瞻性思维,又要脚踏大地,吃得起苦,坐得住冷板凳,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汤继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从思想上给大家鼓了劲儿、加了油,更从实践路径上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一步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搞好农业科研结合起来,落实在推动河南“三农”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在为中原更加出彩做贡献的行动中!
河南省特聘教授、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闫凤鸣:
我全程观看了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人大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报道,会后又反复学习了讲话精神,心情很久不能平静。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南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作为河南省唯一的植物保护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教师,我感觉责任重大而光荣,植物保护事业更加有了使命感和动力。粮食安全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保证,就是要像总书记说的,“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植物保护可以在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首先,我们应该立足河南,放眼全国,做好粮食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御“敌”于外,未雨绸缪;第二,我们应该更加脚踏实地刻苦攻关,根据河南资源环境,研发防控植物病虫草害的环境友好型措施和施用技术,确保粮食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是安全的、绿色的、环保的;第三,我们还应该培养更多的植保高级人才和各级农业技术人才,使粮食安全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植物保护更好地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河南省特聘教授、牧医工程学院教授张龙现:
胸中有丘壑,动静皆风云。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团的讲话如春风吹拂大地,为我们学农,做农,为农的一群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总书记强调的乡村振兴战略使我们感受到党和国家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心。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教师,应始终把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我们主战场,使科学研究的成果落地开花结果,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农学院作物学在读博士生吕伟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河南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同样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难题。2018年河南粮食产量达1329.8亿公斤,位列全国第二,但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排在全国第15名。这就需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升河南农民的收入。我作为一名作物学博士,理应提高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技能,开拓创新视野,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粮食生产朝着高产、优质、抗逆的方向阔步向前。从高产优质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措施两个方向努力,让河南成为中国的粮仓,成为世界的厨房。粮安则考虑民富,为了提高农户收入,从硕士生以来的七年间,我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在漯河市泥河洼地区推广低洼低产田区域改造,把低洼内涝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发展浅水莲藕种植,通过引进和改良新品种,改进并优化现有技术体系,研发水绵、浮萍专用清除剂,研发莲藕专用水溶性肥,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协助农户将优质莲藕销售到城市,帮助农民实现亩产万元的收益。像这样的农业模式,今后还将不断改进,发展粮食加经济作物,实实在在确保粮食安全,真真切切实现增产增收。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