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通过新闻媒体刊出后,我校广大师生迅即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渠道,汇聚在会议室、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餐厅、宿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的出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使大家备受振奋,倍感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学农爱农、强农兴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现将部分师生学习体会摘录如下:
校党委书记 魏蒙关: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高等农业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描绘了高等农业教育的美好未来,让人备受鼓舞。同时,总书记在信中指出,农业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一要求既有对高等院校的共性要求,更有对农业高校的特殊要求。在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即将开始之际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更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初心,明晰了使命,认准了方向,为我们更快向着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建设目标前进提供了无穷动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就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围绕党和人民需求办大学,进一步增强办好高等农业教育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突出农业高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强农兴农的自觉行动和过硬本领,进一步浓厚学农爱农为农的理想情怀和奉献意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高等农业教育的内涵,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力科技、人才、智力支撑,在新时代里实现新作为。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改平: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这一回信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等农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农业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明确指出了农业高校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既是对我们的激励,更是压力和动力。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深刻理解回信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举措,把学校各项事业抓紧抓实抓好。
作为身处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河南的高等农业学府,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要求,就要弘农爱国,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战略需求,担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担负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任;就要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构建教室、实验室到生产一线的快速通道,把农业高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强农兴农的不竭动力。
农学院教授 郭天财:
作为一名曾经全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尉氏县张寺镇麦田视察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业大学教师, 我反复收看,认真学习了回信的内容,感到非常亲切,倍受鼓舞,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作为一名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商品粮调出省的涉农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内涵和精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有新作为新担当,再创新佳绩,再作新贡献。
林学院教授 范国强:
作为一名高校林业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感到欢欣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的“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新时代林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培养高水平林业人才的使命,拿出更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成果,扎实做好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以实际行动助推林业建设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牧医工程学院教授 张龙现: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这句话是农业大学办学的方针,也是今后必须坚持的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发展,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仍然不是农业强国,作为农业大学的教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要立足农业高校教师本职,总结以往,面向未来,培养更多真正胸怀国家、胸怀乡村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者,面对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急迫感使命感,去解决养殖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服务好产业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振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需要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从种植到收获的农业工程化,研发农业工程装备,培养农业工程人才,保障农业生产高产高质高效。作为一名农业工程领域的高校教师,我将不忘初心、忘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三全育人与专业思政融合,努力培养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结合河南实际,研发农产品物流新技术,深入推进基于低碳物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 冯慧丽: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我院师生一起收看了9月6日的新闻联播。短短1分43秒300字的回信内容听的大家热血沸腾,习近平总书记对70年来涉农高校的办学使命、办学成果给以了肯定,也给了全国130万农林师生充分的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为“三农”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征途上。
烟草学院副教授 黄五星: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满怀期望,对涉农高校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认可,对办学方向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烟草学院的一名教师,既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全国有18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分布在烟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烟草农业肩负重要使命。未来,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殷切期望,将总书记的嘱托转化成自我的奋斗,不忘初心担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宏立: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的期望,我倍感振奋。植物保护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通过在大学生中实施“绿计划”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开展摄影、标本制作、微实验、绘图、调研报告等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贡献。
园艺学院副教授 谭彬: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作为涉农高校的青年教师,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每句话牢记在心,在工作中潜心钻研,苦练本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育人的道路上精心耕耘,为国家培育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创新,多出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红艳:
总书记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激起广大涉农高校师生的强烈反响,激发了涉农人献身农业的决心和信心。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涉及的计算机专业、大数据专业、管理专业、计算科学等专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弘农的新型农业人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最大贡献!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魏玮: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冲锋之时,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信中对全国涉农高校努力服务“三农”事业的积极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赞扬,令人精神振奋。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唯一百年农业高校,在一代代“胸有凌云志”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为中原大地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我们年轻的教师要向前辈们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祖国希望的田野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祖国的“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文法学院辅导员 朱瑞萍:
身为农林类高校辅导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感到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们将不断增强政治理论定力、提升工作育人能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好六个“下功夫”,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目标,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在我们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理学院院长 郑先福: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进一步明确了涉农高校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员,我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理学院一定不负习总书记厚望,一是发挥公共基础课受益面广的优势,占领好课程思政的课堂,立德树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二是“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化学学科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农业智能化发展为方向加强科学研究,以最新的科技成果服务“三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理学人的力量。
体育学院教授 上官义勤:
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首先,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积极钻研业务,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团队间协作。二是要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三是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认真执行大学生体育健康测试标准,因地因时因才施教,坚持教学锻炼竞赛相统一,培养体育运动专项技能和一技之长。总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体育技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各个环节,做到为人师表,以完成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国际教育学院团委书记 贾春锐: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了对涉农高校师生的深情。作为一名基层团学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一是要加深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的重要精神,坚守育人初心,给自己加满油、鼓足劲。二是要加强宣传,让青年学子更深切感受总书记的关怀和期待,坚定服务“三农”的志向。三是要紧密围绕学校安排部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晨: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这是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回信中的讲话。这既是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河南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将肩负重要使命。作为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回信中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重视发挥文化育人长久性的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农大学生学农、爱农、事农情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营造全社会重农敬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应用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张红阳:
作为学校设在许昌校区的唯一一个办学学院,我们将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围绕中心、顶层谋划、总揽全局”的理念,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对做好校区工作谋划新理念、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对学院发展树立新认识,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引领学院发展高质量、引领立德树人高质量、引领人才培养高质量。我们将通过探索建立的党员示范田、入党积极分子责任田大平台等方式,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走到田间地头上党课、深入实践教学大课堂强党性,让同学们走进农业农村大舞台、培养农业院校学子“三农”大情怀、提高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大本领。
研究生工作部教师 李红娟: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涉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给广大师生予以了勉励,提出了期望。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要牢记使命,切实增强担当意思,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培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添砖加瓦。
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贾云飞:
总书记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就是要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基。作为一名河南农业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班主任就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践行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农大人要面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中国建设”等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农业农村调查研究,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成为和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农科学子。
龙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教师 闫东: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倍感振奋。作为农业院校一名职工,一定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奋斗中绽放光芒,为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龙子湖校区建设正处在关键阶段,作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尽职履责,充分发挥好办公室“四大职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加快龙子湖校区建设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回信,不辜负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的殷切希望。
图书馆教师 王晓炎: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多次强调科研和新型人才对“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图书馆人,理应自觉践行服务育人理念,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一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忘初心,修身惠己;二要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丰富农业等重点学科馆藏,完善学科平台建设,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及时周到的文献保障;三要提升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文献服务水平,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融入教学,嵌入科研,做到充分贴近读者专业需求的学科服务;四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服务观念和手段,借鉴优秀图书馆建设经验,为我校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
林学院学生 杨淑越:
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感荣耀。与此同时,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争做“一懂两爱三有”大学生,立足自身,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自己的青春才华,为农村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 张钰杭: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同学们当中引发热议,大家兴奋得睡不着觉,家人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身为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感到分外激动,格外自豪。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长,表达了对涉农高校的重视以及殷切的希望,让我们农大学子感到习大大的温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胸怀祖国,热爱“三农”,立志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积极学习,躬身实践,把自己锤炼成“一懂两爱”的合格人才。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忘求知之心,不负时代之责,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
应用科技学院学生 王宏钦:
“立志为农学知识,青春建功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坚定了我“学农为国,兴农为民”的信心。“强农兴农为己任,矢志奋斗报国民。”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一定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发愤图强,勤学好问,立志成为一名知农爱农、掌握先进农学知识的优秀“三农”人才。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陈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