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营造喜庆的氛围,凝聚全校师生奋进力量,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作用,我们坚持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特别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希冀以此讲好农大好故事,传播农大好声音。今天专题报道推出第十三期:《王建民:沐浴在祖国的关怀下成长》。
作为70年代后期出生的一拨人,我从呱呱坠地就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成长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岁月,现如今享受着祖国发展的成果。在祖国关怀下一路成长,与祖国发展一路同向同行,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最鲜明的“烙印”。
沐浴改革春风,追寻少年梦想
我出生于1977年,这一年,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从此以后,和我一样的农民家庭中的孩子有了一条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从小,我就耳濡目染乡邻和家人常常教导自家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为家人争光。”因此,自小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将来我要考大学。
我出生的第二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我的家乡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农民的劳动热情越来越高涨,各家各户剩余的劳动成果越来越丰富,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老百姓开始追寻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在我小的时候,一家人在父亲的辛勤劳动下,提前拥有了一台电视机,就是这台电视机开启了我之后的专业道路。
80年代,一部展示中国功夫的电影《少林寺》在全国上映,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大半个中国都在看《少林寺》。影片中展示的螳螂拳、地趟拳、醉剑、醉棍等一招一式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夜之间,在我生活的周围,掀起了一股全民尚武的狂潮,我也从那时起,成为了一名武术痴迷者。只要一放学,就去我们家附近的武术馆学习,苦练基本功,习练八步连环拳、少林拳等,也为将来从事武术体育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痴迷武术的王建民
1997年,怀揣自小的梦想,借助自身修炼的武术技能,我参加了武术专业的体育高考,并有幸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了家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实现了父母多年来的殷切期盼,全家人高兴极了。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当邮递员将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我深深地沉浸在一片幸福的海洋之中。
在国家的关怀下,安心求学
1997年,按照国家规定,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并轨”后,一方面,计划招生的学生毕业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另一方面,高校开始全面收取学费。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当时的学费是每年1100元,跟现在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可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子女众多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们家兄弟姐妹共六人,家里负担重,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总是默默地背走家里的粮食去换钱。想着每月还得从家里拿走两百多元的生活费,自己总觉得很难。可到了学校以后,发现每个月国家会给学生发80元的生活补助,一下子负担减少了一部分,心里也变得轻松了许多。90年代,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花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我已无从查起。但是许多和我一样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当时一名大学生的培养经费,大部分是国家出的。虽然我们生活条件差了些,但是我们的幸福感还是很高的。
求学时代的王建民(前排左二)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
四年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从身边飞过,经历了许多难以忘怀的时刻,得到了许多终身受益的经验教训,拥有了许多人生的良师益友,在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后,2001年7月,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我非常幸运地来到了我们河南农业大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一入校,单位就给年轻教师分了青年教师公寓,20出头的小伙子顿时觉得在郑州有了家。根扎下了,心也踏实了。从此后,我暗下决心,要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本领好好的回报社会。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19年,曾经在运动场上闪展腾挪的毛头小伙,也已到了不惑之年。2001到2008年期间,我利用专业优势,在体育课堂和学生课外活动期间,推广和普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针对全校学生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中国武术三段套路初级刀术、初级棍术、初级枪术、初级剑术、散打等课程。另外作为工会会员,对我校离退休以及在职武术爱好的老师进行太极拳、太极剑教学。此外,在我校连续多年的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中,通过课外训练,带领我校学生进行大型武术表演,项目种类多样化:有单练、有对练、有集体演练;有徒手、有长器械,有短器械,有双器械,由于节目内容丰富、学生表演气势恢宏,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2004年暑期,河南省重竞技管理中心全面推广跆拳道运动项目,作为高校武术教师,有幸成为跆拳道发展与普及的学员之一,经过理论、技术考核,获得河南省跆拳道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并考取河南省跆拳道中级教练员证书、跆拳道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为我校开展跆拳道教学、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奠定了基础。作为主教练,我带队参加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跆拳道比赛、河南省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通过激烈角逐,屡次获得冠军、亚军、季军等荣誉,为我校争得荣誉。

带队参加跆拳道锦标赛
服务基层,厚植为民情怀
2001年,我省启动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基层挂职服务锻炼,这是我省探索人才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新模式,开辟促进人才锻炼成长的新途径。2015年7月,我通过参加河南省博士服务团选拔,并得到省委组织部、校党委组织部、濮阳市委组织部的认可,到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挂职副校长职务。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是一所以杂技专业为龙头的综合性艺术学校,拥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挂职锻炼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难忘的工作经历。挂职意味着特殊的工作身份,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扑下身子,真挂实干,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完成好挂职任务,自觉维护博士服务团的良好形象,维护河南农业大学的良好形象。
在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挂职期间,我尽快熟悉情况并进入角色,调整状态,以一颗感恩心对待组织,以一颗进取心对待工作,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以一颗友爱心对待同志。不断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认真聆听群众建议和要求,尊重理解同志,团结信任同志,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为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服务好,为广大学生服务好,用实际行动与班子其他同志一起创造良好的、团结的工作氛围。
在学术研究方面,通过挂职工作的锻炼,结合业内专家的建议,我带领杂技艺术学校骨干教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杂技艺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并逐步推广。对全国同类杂技艺术学校科学、规范杂技、艺术教学具有推动作用。2015年7月-2016年8月,挂职的时间虽短,但我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的事业发展当中,和各位领导、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润物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实践与总结。2016年9月,我主动申请担任了2016级社会体育系一个班的班主任,在深入和学生沟通交流后,我留意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和热情很高,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而仅凭一腔创新创业的热情,距离创业成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奋斗精神。
得益于在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挂职期间,主管学生管理和杂技市场开发工作积累的多方面经验,我整合多年积累的技术、客户、人力等资源,积极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和岗位,促成社会、学校之间创新创业信息的对称。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外出学习,在创业行里不能把握行业的最新咨询,最新进展,就是落后,鼓励学生成为实事求是的“实干家”,而不是“光说不练”的“梦想家”。在我与同事、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农业大学明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并投入运营;我指导的学生分别在郑州、焦作、新乡、平顶山、周口等地市成立武术、跆拳道俱乐部,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尤其值得我骄傲的是,2017年,我作为指导教师带领我院学生参加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校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学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要牢记习主席的话,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我校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人物简介:王建民,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武术、跆拳道教学与训练,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至今19年。先后担任公共体育、社会体育系、体育艺术系《武术》《跆拳道》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6部,主持和参与科技厅、教育厅、社科联、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10余项。工作以来,多次获得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河南农业大学创业优秀导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会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