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和我的祖国】刘宁静:处于奋进新时代 我感到荣光与担当

时间:2019-09-09 14:45:20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营造喜庆的氛围,凝聚全校师生奋进力量,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作用,我们坚持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特别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希冀以此讲好农大好故事,传播农大好声音。今天专题报道推出第十期:《刘宁静:处于奋进新时代 我感到荣光与担当》。 

 

  1986年,是新中国成立37周年。这一年,我出生在中原地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平顶山。儿时的生活虽没有山珍海味,却也衣食无忧。如今人生已入而立之年,个人的生活自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背后真正的支撑乃是国家的日益繁荣和强盛。祖国的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还有精神上的自豪与骄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这个奋进的新时代,我更感到荣光与担当。


文具的变迁,是物质生活的巨变


  说起变化,教室的文具颇具代表性。我上学的时候用的都是木质桌椅板凳,桌面很小而且凹凸不平,写字时胳膊有些施展不开。那时的黑板真是名副其实的“黑板”,容易反光而且写字还打滑,飘散的粉笔灰,落到衣服和桌面上白茫茫的一片。老师上课的标配就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投影仪、白板和电脑早已司空见惯,我校的部分教室已经用上了智能黑板,每一个角落都是可视区。吃“粉笔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使用智慧黑板授课

使用智慧黑板授课


  那时,拥有双层的铁皮文具盒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上层放着常用的文具,一支笔一块橡皮,下面就别有洞天,有时放上一支新钢笔,有时放一排新削好的铅笔。上课的时候,可以听到开关文具盒叮叮咣咣的响……随后又出现了海绵文具盒、卡通文具盒,款式和种类越来越多,而现在呢,文具盒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电脑、Pad、智能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
  黑板、橡皮、文具盒……一件件教室文具,既是学习生活状况的缩影,也是物质生活从短缺到丰富、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在深切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认知的提升,是精神世界的丰满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那一年,香港在百年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我,跟着大人一起收看直播。看着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那个庄严肃穆的场面,永恒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记忆中,大街小巷挂起的国旗,洋溢在人们脸上骄傲的笑容,响遍校园每个角落的广播声,第一次,我强烈地感到祖国的强大。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绽放在我的少年时代。老师所讲的热爱祖国,是留在我脑海里最深的印记。
  199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世纪大阅兵”以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五十年的奋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七,中国人完成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的转变,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也令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年,身为一名初中生,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向党组织迈出了第一步。

 

校园留影

校园留影


  2001年7月13日晚,全家人守坐在电视机前屏气凝神,相信全中国的家庭和我们一样,在期待着一个结果,当听到萨马兰奇发出“Beijing”的音节时,我第一个激动地大喊“北京!北京!”几秒钟之后全家人开始鼓掌欢呼庆祝。父亲告诉我,申奥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也是民族地位、国家形象的竞争,北京申奥成功,是世界对我们中国的认可……作为一名高中生,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心底升腾而起,我热爱我的祖国,更想为她添砖加瓦……
  2008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不仅有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有汶川地震的沉痛。那一年,我慕名拜访了河南大学《资本论》研究专家许兴亚先生,并决心成为他的研究生。第二年,我如愿以偿。在深入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2012年我选择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学位。
  2016年7月9日,我参加了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公开招聘,顺利成为了一名农大人、一名光荣的思政课教师。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职责的荣光,是人生梦想的升华


  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而思政课教师就是这一时期的园丁,承担着栽培引导青年学生的神圣职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如何让青年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强劲脉搏,如何让他们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如何帮助他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承接历史使命、放飞青春梦想,是我作为思想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课堂上,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和符合他们习惯的语言授课,带领学生诵读《共产党宣言》,播放《创新中国》等记录片。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与学生合影

与学生合影

 

  诸多努力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特别是看到有学生反馈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的国情”以及“这门课令自己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豁然开朗”时,我感到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能够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能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这对于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名思政课教师而言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同学们学会自己感受、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当他们解开心中一个个谜团、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时候,就是他们成长的时候,就是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时候。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能够认同新时代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添砖加瓦,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自己的工作,见证并参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做好青春的引路人,我光荣又自豪。

 

  人物简介:刘宁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18年获得河南省思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2019年318全国思政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该大赛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课堂精彩纷呈,被同学们冠以“电影导演”、“移动知识库”、“马克思主义宣传员”等称号。

 

 

采访:杜潇潇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