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我和我的祖国】潘建斌:仰望星空 追逐梦想

时间:2019-09-21 16:13:16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营造喜庆的氛围,凝聚全校师生奋进力量,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作用,我们坚持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特别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希冀以此讲好农大好故事,传播农大好声音。今天专题报道推出第十四期:《潘建斌:仰望星空 追逐梦想》。
 
 

    有人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是一个梦想。 回眸这37年,自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我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到成为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直仰望着教育事业的“星空”,追逐着梦想,徜徉一路走来。

 

善用逆向思维规划人生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16岁的我参加了刚恢复没多久的高考,在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物理系。这一选择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我高中时最擅长化学,高考时化学考了97分,我物理成绩要比化学分数低,没选化学专业的原因是我觉得高中化学不难,都是一些记忆的东西,没有感觉到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物理是一门大家都认为很难的科目,但在我看来,就是要选难的,才能看看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恰巧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在物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1965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还有各种高能粒子的兴起,让我觉得物理会是个很热门的专业。物理难大家都知道的,但我觉得如果适时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反而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总是大众思维,人云亦云,拿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想做出成绩就更难。

 
 
潘建斌1

求学时代的潘建斌

 

顺应教育规律,追求卓越创新

 

  在我1985年刚调到农大物理教研室时,物理教研室的那些老先生们很懂得教学,对学生们也很好,但是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一直是年轻的我思考的问题。当时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是“物理老师不逮人”,意思就是物理老师是不会给不及格的,正因如此学生们都产生了惰性,不愿意认真学习。这种现象就好比生态平衡中突然少了一环,失衡了。我来了之后,即定下了一个原则,期末成绩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因此到了期末,一个班的成绩就拉开了差距。这个原则一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上来了,谁都不愿意挂科。教育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数学中的正态平衡,一定会有几个低分的,几个高分的,最多的就是中间分数的学生,只有顺应了教育规律,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由“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物理学科在农林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相对边缘,为了在农林类高校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作用,早年我和烟草学院的宫长荣老师一起合作,主持“增进烟叶烘烤质量的机理及电热式烘烤设备研究”项目,该项目在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参加了“烤烟适度规模种植与配套烘烤设备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在2010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我还因此成为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烘烤专家组成员。现在我在和植保学院的闫凤鸣老师合作,进行EPG昆虫刺探电位仪方面的研究,也有了阶段性进展。

 

国家发展最关键要靠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而人才是靠优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优质的教育是需要国家经济基础来支持的,国家每年拿出GDP的4%来优先发展教育,可见国家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高等教育事业涉及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才能够不断培养大量一流人才,进而才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潘建斌为学生们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主题报告会

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主题教育报告会

 
  时代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自己为例,从事教育事业这37年来,已经参与编写了十几本教材,但从没觉得我编写的哪本教材达到了极致完美的境界。这不是谦虚,或是自己对自己编写的教材有多不自信,而是我觉得教材是要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只有不断与时俱进的教育才能真的孕育出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曾经的教学,一老师一黑板一粉笔足矣,而现在基本所有的大学课堂都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教材也朝着电子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也能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我很高兴生在这个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进入大学,有幸见证了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有幸经历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感谢16岁时的自己选择了物理专业,让我能用物理的思维去碰触这个世界;我也很庆幸自己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让我能秉承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信念,为我国物理学科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在重大的转折点上,我会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和中国所有教育事业的从业者一起,用心灵和智慧去仰望教育事业的梦想——心中装着学为人师永无止境的追求,心中装着教师对学生终生的影响的信念,心中装着教育者对国家民族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物简介潘建斌,中共党员,教授,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指委农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指委中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烘烤专家组成员,河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物联网安全与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智能仪器及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主持“增进烟叶烘烤质量的机理及电热式烘烤设备研究”项目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烤烟适度规模种植与配套烘烤设备的研究”项目2010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采访:郭冰洁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