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12月31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来我校调研,与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座谈交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就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强省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等听取意见建议。2021年1月4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扩大)会议,学习贯彻王国生书记来校讲话精神。王国生书记的讲话在全校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教职工生通过不同形式学习王国生书记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体会和感受。现将有关发言摘编如下:
校党委书记 魏蒙关: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的最后一天,王国生书记继去年来校和今年出席学校承办的“中亚五国农业国际合作论坛”之后,再次来到农大,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调研指导学校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和殷切期盼,更加强化了农大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学习贯彻王国生书记讲话精神为契机,扎实做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按照王国生书记“三个争做”要求,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以更大的勇气保持发展定力,加强“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一流学科建设高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河南“三个前列”目标任务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切实扛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政治重任,不辜负省委和王国生书记对农大的信任和鼓励,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农大人的光荣使命!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改平:2020年最后一天,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冒严寒到农大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最艰巨的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高校大有可为。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顶天立地”,深化“三全育人”,牵头办好中原农林研究生院,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要坚决扛牢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与使命,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抓紧筹建农业供给安全河南省实验室等,引导广大教师聚焦农业发展、农民需求,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聚焦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种业强省,深入实施“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立地工程’”等,激励广大师生在“三农”领域服务社会,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农大智慧。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介晓磊教授:在12月31日下午座谈会上,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河南“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一口气就点了“九个问题”,涉及发展格局、趋势特点、实践探索、发展思路、战略路径、内涵要义、重大关系、短板差距、优势培育等;围绕发挥人才优势,承担重要责任,支撑和服务好“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王书记对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我们农大人都倍受鼓舞、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站位大局、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厚植优势,主动融入,尤其是要在“三融合三对接”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校地融合,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与各地市“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二是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学科专业链,通过人才链、创新链与我省农业产业链有效对接,实现价值链、利益链;三是“三农”融合,推动农业大学与农科院、农业厅以及其他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实现大协同、大攻关,在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农大人才”“农大科技”“农大服务”品牌,在书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作出“农大贡献”。
副校长 康相涛教授:省委书记王国生先后三次到我校或出席我校活动,充分体现对高等农业教育的关心和厚爱。12月31日,他就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调研我校时提出,要加大种业技术和重点品种研发力度,破解一批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加快河南向种业强省转变。作为一名从事遗传动物育种工作35年之久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几天我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学校家禽团队在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资源与技术储备,与优势企业合作培育适合冰鲜屠宰型乌鸡、优质白羽肉鸡、地方特色黑猪等新品种;如何探索农牧、果牧、菜牧、茶牧等一体化循环示范模式,推动适度规模、符合生态承载力的养殖户和小牧场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宜居宜业;如何发挥学校长期积淀的学科优势特色,与产业、行业和市、县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和双一流建设。
农学院教师 郭天财教授:作为一名农大教师和小麦科技工作者,这是我在去年12月份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第二次参加王国生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并作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备受鼓舞。河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并是全国五个重要商品粮调出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既是对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粮食安全提出的“硬要求”,也是对我们从事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的“硬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王国生书记在我校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聚焦农业发展、农民需求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作出新时代农大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学院院长 王道文教授:我参加了河南省省委书记王国生来河南农业大学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座谈会,聆听了王国生书记、校领导以及其他参会专家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很受鼓舞和启发。结合自身专业和实际工作,我有三点心得体会。一是科技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重大的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高效破解许多复杂和深层次的三农问题,而且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要“领先一公里”,不仅要领先我国现有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且要力争超越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准。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要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涉农研究单位或管理机构要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社会服务,如培训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先进和配套的农业生产技术等。学校各个单位,尤其是农学院,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大业中大有可为,不仅要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先一公里”中奋勇争先,而且要为“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赵鹏教授:耕地保护,重在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关乎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河南省耕地质量状况整体较好,但局部区域土壤退化问题不容忽视。河南省现有耕地面积约1.2亿亩,参照201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数据,我省高等级质量耕地面积约4800万亩,仅占40.0%;中等级质量耕地面积约5100万亩,占42.5%;低等级质量耕地面积2100万亩,占比达17.5%,我省仍有60%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目前我国我省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结构性障碍因子突出;耕层土壤养分库容调蓄能力下降;土壤酸化面积增加;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依然存在。因此,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务处处长 冯建灿教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之际,省委书记王国生亲临我校宣讲会议精神,体现了省委对我校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省委对我校应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后脱贫攻坚时代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园艺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和创新利用,培育数量更多、品质更优、抗性更强园艺作物品种,解决卡脖子的种子和品种问题;提供从良种到餐桌的全产业健康园艺产品解决方案;培养园艺产业急需的新人;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果、菜、花、茶产品,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为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做贡献,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科学技术处处长 焦有宙教授:王国生书记在调研时谈到农业科技创新,他强调,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聚焦农业发展、农民需求,研究好基础性问题,破解好关键性技术,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坚决扛牢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学校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顶天立地”,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优化平台学科布局,强化平台功能,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推进河南省农业供给安全实验室筹建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等工作,统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筹备工作。推动生物育种、农作物提质增效与病虫害防控、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控、智慧农业与智能农业装备等研究领域更多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N”的跃升,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更大贡献。
社会服务处处长 贺德先教授:王国生书记在调研中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到在建设现代化河南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要聚焦农业发展、农民需求,研究基础性问题,破解关键性技术,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二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种业技术和品种研发力度,选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良品种。三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并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牢牢把住粮食生产主动权,稳固“中原粮仓”根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王国生书记还特别强调,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人才建功立业的大舞台,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生态,激励各类人才在“三农”领域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河南农业大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探索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样板,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委学工部部长 徐峰:王国生书记来校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对农大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关怀和激励。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要深刻认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重大目的、现实意义和核心要求,对标对表王国生书记来校宣讲提出的具体要求。二是宣讲覆盖到位。要通过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让学习成为大家深化认识、增强本领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三是思想引导到位。要通过专题培训班、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不断强化学农爱农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四是谋划长远到位。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农大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
党委研工部部长 张红阳:通过认真学习省委书记王国生来校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讲话,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有以下四方面体会:一是着力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政治引航、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不断加强研究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教育。二是着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务实与务虚相结合、招生与就业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高质量一懂两爱“三农”人才,教育引导研究生把精力投身服务乡村振兴。三是着力发挥导师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注重发挥优势、典型带动、形象塑造,教育引导研究生把科研瞄准乡村振兴。四是着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解读就业政策,加强跨界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顶天立地的高水平平台,教育引导研究生把就业首选乡村振兴。
校团委书记 魏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安排部署农村工作的最高工作会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胜利召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河南省,省委书记王国生第一时间专程来到致力于三农事业发展的河南农业大学调研,其良苦用心无庸赘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作为农业大省农业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我们更要紧紧围绕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根本政治定位,脚踏实地弘扬“求知、求实、求是”精神,引领青年做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学习生”“明白人”“实干家”“推动者”,心系青年、心向青年,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学院学生 孙粲然:王国生书记来我校调研,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其中,内心无比荣幸。座谈会上王国生书记号召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学习中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主要把这些年求学经历的所思所想向王书记汇报。王书记指出,未来农村必将大不一样,会是青年人发光发热的舞台。政府和学校会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生态,激励各类人才在“三农”领域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我们青年农业学子定当努力学习,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谢东明 孙慧敏 签审/周红飞 审核/王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