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校党委书记魏蒙关主持会议并讲话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领学并讲话
本网讯(记者 黄婉珺 图片 谢东明)1月4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在龙子湖校区综合楼329会议室举行。校领导魏蒙关、张改平、介晓磊、赵榴明、李成吾、尹新明、游舸、康相涛、尚富德、杨喜田、林同保,校党委委员、农学院党委书记郭战伟参加会议。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魏蒙关主持。
会上,魏蒙关领学了《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王国生到河南农业大学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领学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魏蒙关在会上发言,他表示,王国生书记继去年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今年出席学校承办的“中亚五国农业国际合作论坛”之后,再次来到农大,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调研指导学校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并寄予厚望,更加强化了农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学习贯彻王国生书记讲话精神为契机,扎实做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按照王国生书记“三个争做”要求,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以更大的勇气保持发展定力,努力在河南“三个前列”目标任务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切实扛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政治重任,不辜负省委和王国生书记对农大的信任和鼓励。
张改平表示,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发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久就到农大宣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顶天立地”,深化“三全育人”,要坚决扛牢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与使命,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聚焦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种业强省,激励广大师生在“三农”领域服务社会,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农大智慧。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介晓磊表示,王书记对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使我们农大人倍受鼓舞、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在“三融合三对接”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校地融合,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与各地市“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二是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学科专业链,通过人才链、创新链与我省农业产业链有效对接,实现价值链、利益链;三是“三农”融合,推动农业大学与农科院、农业厅以及其他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实现大协同、大攻关。
副校长康相涛发表了自己的参会感言,王书记提出要加大种业技术和重点品种研发力度,加快河南向种业强省转变。作为一名从事遗传动物育种工作35年之久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几天我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学校家禽团队在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资源与技术储备,如何探索农牧、果牧、菜牧、茶牧等一体化循环示范模式,如何发挥学校长期积淀的学科优势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和双一流建设。
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就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相关文件和王国生书记讲话精神,魏蒙关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校党委做起,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定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二是要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与要求,制定好务实管用的“十四五”规划,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树立更高的标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在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上下功夫。四是要加强“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使更多的有用之才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五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
编辑/谢东明 孙慧敏 签审/王燕萍 审核/王红艳